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6章 香灯岗的来由(1/2)
第二天夜晚,墨蓝色的夜空清净如洗,有如一块洁白无瑕的宝石。三地僧人、官员几千人在这里齐集。子时一到,年近百岁的寂空禅师在夏卢村杨宝圹那小山岗上点灯敬香(此岗后名为香灯岗,现属夏卢村耕作区),询求佛意,香烟指向何方,便是真身归向。
寂空禅师把三炷长香点燃后,只见得,缕缕淡蓝色的烟霭,冉冉上升。
一阵山风吹了过来,只见烟缕摇摆一阵之后,倾斜向着韶州曹溪那边,约莫有一盏茶的功夫。
“好呀!”来自韶州的官员与高僧异口同声地叫起来。
既然已有定约在先,此时也不能再翻悔了。见六祖惠能的真身旁落他寺,新州国恩寺与广州法性寺的僧人心中非常难受,新州国恩寺的僧人与官员和夏卢村的父老更是恸哭不止,仍心存不服,意欲拒迁真身。
说也奇怪,那天夜里,新州国恩寺的和尚和六祖惠能故居夏卢村的乡亲父老们都做着同样一个梦,梦见六祖惠能坐在佛殿的蒲团上向他们说:“你们可以请位能工巧匠刻我身像,我是来去不定,身在宝林心在家,我会念念不忘众乡亲,任从天下乱,此地永无忧。任从天下旱,此地一半收。”
第二天早上,新州国恩寺的僧人互相谈起,大家竟然做着同一个梦,才知这既是天意,又是六祖惠能的心愿,只好停止纷争,看天意,顺其自然。
八月初三日寅时,众僧徒发现不见了师父肉身而到处寻找,但踪影全无。
后来全体僧人通知各村乡绅一齐四处寻觅,找了一天,均找不着。
是晚,由夏卢村一父老,惠能的邻居建议说:“从小他在寺田村入坑的山上打柴,已有十多年,天热又在那坑中洗澡,你们派人去那里找一下,或者有可能在那里的。”
第二天一早,癸丑(公元7l3)年八月初四日,众僧徒和村民们果然在寺田村入山不远处,名叫叻路的那条坑洞中(惠能斩柴时洗澡的地方),发现了六祖以尸坐禅,那慈祥的面孔栩栩如生。(藏佛坑从此而得名,那山洞便称化身岩),后来僧众们把他抬回国恩寺供奉。正是:
今古奇事似天成,禅童斩柴为谋生。
得道圆寂归此地,从此扬名藏佛坑。
六祖惠能于国恩寺圆寂,在寺田村入山,叻路向下那条坑现身之事广泛流传。
六祖肉身送往宝林寺后,相传,新州人到宝林寺拜偈,必有先兆,在新州人到来前一天,宝林寺灯火必大盛,众僧必预先准备好接待。此后,香灯岗也成为三地高僧、官员定“六祖真身”去向的禅宗圣迹地。
由于六祖惠能托梦给夏卢村的父老和有识之士,该村的妇女拍小孩睡觉时,代代相传都是这样地唱着:乖乖、乖乖咯,鹧鸪鸪,担水淋葫芦,晤打郎村共夏卢,夏卢系我亲孙仔,郎村系我亲母舅,天下大乱唔使忧,天下大旱一半收。乖乖……轮回地唱着。
后来宝林寺有真身六祖,夏卢村亦有真身六祖,相传至今。正是:
原名本是杨宝塘,为息纷争集此方。
香烟指明师去向,从始叫唤香灯岗。
缘主望着地处半山腰的六祖惠能纪念堂,深情地向师生们介绍:一九八三年,夏卢村全体民在香灯岗建起六祖惠能纪念堂,供奉真身六祖佛像。后来又建起斋堂,宿舍、观音堂,康乐亭、停车场等。并在适应地方写上对联,供游客参阅指教。
围场门口联:圣地一花开六叶,门庭三宝朝万年。
大门口联:新州毓秀,,圣地鼎名。
佛殿柱联:米熟悟三更,言真得度行佛道;
风幡传六代,色空无物继禅宗。(以上黄培玉作)车场联:车来车往俱畅顺,场迎场送亦平安。
南门联:修德见性登彼岸,彻觉明心达禅堂。
北门联:北场香火送仙客(功德、法会道场地),门内灯光迎禅宾。
观音殿柱联:慈航普渡,风调雨顺开泰运;佛地生辉,物阜民丰剑鸿图。
六祖父母联:禅宗承六代,佛法耀双亲。
二月初七、八贺诞吹棚联:圣地禅宗诞二月,普天善信聆八音。
八月初二、三贺诞吹棚联:禅宗悟道承六代,善信贺诞聆八音。
贺诞门口柱联:佛地钟灵,男女欢欣拜佛祖,诞期吉庆,老少康乐敬禅师。(以上陈启洲作)庭外双鹤呈瑞气,堂前百花馥芬香。
一子流芳百世,双亲享祀万年。
(以上是惠能故居中纪念堂对联)六祖惠能自从成了佛后,他童年种下的荔枝树,其中突然有一株荔枝树结出的果实在荔枝核上生出有几个疤痕.像和尚头受戒后头上的痂痕一样。后来荔枝干枯了,但它生生不息,仍然在枯树旁边长出一株佛荔.在那荔枝核上同样印有三个或六个数字不等的疤痕。直到现在仍然是枝繁叶茂地生长在六祖故居村边。
“夏卢村为什么能出此伟人?”石万里好奇地问缘主。
缘主回忆着说:“据前辈们代代传说下来,那主要是卢行瑫葬了他父亲卢彦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养殖帝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