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正文 第三十四章 死里逃生(2/2)
时地瞅一眼映射在窗纸的男女交合的身影,脑子里浑浑噩噩地闭上了眼睛。
骨肉撞击的闷响,以及女子的呼喊声弄得院落里的士兵们夹着两腿在那魂不守舍,一泻千里。
良久马战青才戎装焕发地走出了西厢房,坐在了马战义面前。
“大半年不见还是那么如狼似虎,你不怕把这个小妮子弄死。”
“再漂亮的女人也只是男人在床上的发泄的工具,宋美龄也不例外。”
马战义瞪了他一眼,挥手让士兵把小女子带走退去,可是刚进去的士兵一会跑出来报道说那妮子已经断了气了。
“扔进洛水河去,这事还要我教你们吗?”
马战义不耐烦地说道。
“还是把她埋喽吧,好歹死在我的胯下。”
马战青自责地说道。
士兵们抬着赤身裸体,体态瘦弱的少女走出了院落,院子里顿时一片死机。良久马战义才开口打破了僵局。
“老二这半年你在敌占区到底经历了什么?以前你不是一个怜香惜玉的人,更何况今天晚上死的是一个烂命丫头。”
“烂命丫头也是一条命,当年要不是一个烂命的寡妇救我,我还能活到现在吗?人呀不能那么无情。”
马战青抱头痛哭起来。
马战青的眼泪给马战义的感觉有点做作,现在怜香惜玉有什么屁用,如今流起来眼泪来了,刚开始别那么猛呀!真是当婊子立牌坊。
当然这样的话马战义是不会说出口的,他不想再次提起马战青的伤心往事了,只是无力地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别想那么多了,我会向马司令汇报你回来的消息的,睡吧!”
马战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起身离去,刚走到大门口的时候转身说道:“丫头已经回甘肃陇南了,你有空给老爷子送个信,老爷子快不行了。”
“爹!儿子回来了。”
马战青无力地跪在了地上。
这半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没有人知道,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还有那位死去的寡妇,他们二人之间必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苟且之事,不然马战青不会那么痛楚凄然,战争给了他美好的东西,也让他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情感战争是一只可怕的魔鬼。
马战青步迹阑珊地回了西厢房,烛光摇曳,他仿佛又看到了她美丽的身影。
注:马家军,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名称。其主要人物包括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合称为“西北三马”。马家军分为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时期,他们承认中央政府,保持治理权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击败了进入西北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抗日,给予日寇沉重打击;1949年,他们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争斗中失败,马鸿宾投诚,马步芳、马鸿逵逃往台湾,后死于异国他乡。马家军的主要人物多为回族、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但马家军后期有相当部分是汉民。
马鸿逵,西北军阀“四马”之一,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土皇帝”。加授陆军上将衔,曾获得一等云麾勋章,胜利勋章。抗战时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后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
马步芳,字子香,经名胡赛尼,[1]回族,甘肃临夏人,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重要人物。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早年随父马麒投西北军,历任陆军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100师师长,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剿匪”第一路军第五纵队司令。
曾派兵“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积极参加反共内战,失败后逃往埃及,后出任台湾当局驻沙特阿拉伯大使,1975年7月在沙特阿拉伯病逝。
马鸿宾(1884—1960),字子寅。甘肃省临夏县韩家集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从先世属于临夏老教毕家场门宦。父名马福禄,字寿三,曾率回民军队马步七营旗,编为“简练军”,驻防山海关等地。1954年马鸿宾当选为第一届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马鸿宾为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副省长等职。1960年病逝于兰州。
不想错过《豫七狼》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