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十九章 荠菜煮鸡蛋(1/2)
青黛曾帮忙他家画过两次花样子刻板,比起以前孙大叔拥有的那几块匠气呆板的模板,她画出来的自然活灵活现很多。让孙家的生意渐渐地在附近几十里很有口碑,所以今年生意好了很多。
“黛姐儿都这么大了,来——婶子没啥好东西,就带了半篮子荠菜跟煮鸡蛋过来。这些野菜是早上去山上采摘的,可新鲜着呢!”孙婶子是典型江南女子,个头不高却比较开朗乐观,说话不像一般江南女子那么软绵绵。
跟在她旁边的新媳妇也就十五六岁,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听说是奉节县城那边一户农户人家的女娃儿。
【三月三,荠菜(地菜)煮鸡蛋。】在湘楚等地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都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说是吃了荠菜煮的鸡蛋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
《诗·邶风·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性喜温和,耐寒力强。野生于田野性凉,味甘淡,功能凉血止血。
河心镇住着的人南来北往的都有,大家相互包容,彼此理解。所以三月三前后吃荠菜煮鸡蛋什么的习俗也渐渐成风。
“婶子好,嫂子好。”青黛微微屈膝,荠菜煮鸡蛋什么的是上祀节前后的必备吃食,按照传统,认识的人都要相互赠送。
哑婆已经连着两三天都煮这些,刚开始她还绕有兴趣,现在有些吃得烦了,光是看见孙婶子递上来的半篮子鸡蛋就想退避三舍。
心道若是云莲在这里就好了,一定会非常愿意捧场。不过很可惜,听说云莲这次到底伤了一些元气,需要好好调养一两个月才可以,估计是不能来镇上。
这个消息是关家村的小关大夫到河心镇上的齐家大药房补充药材时,拜访洛鸣远告诉他的。听说是洛靳氏托小关大夫帮忙捎个口向信,让洛鸣远三月初六记得一定回去一趟,估计是高家要来人放小定。
今天没雨,天气也还算好,就没让客人到堂屋去坐。搬了桌椅板凳在青梅树下,又可以说话又不耽搁做事。
洛屈氏端来点心干果招呼客人,见青黛心有余悸的样子有些好笑,赶紧接过篮子递给一旁的哑婆。挥手让青黛带孙婶子的儿媳妇小鱼去找洛鸣凤玩,免得影响大人说话。
“来,嫂子喝茶,不用睬她。这不是伤了手好几天没做针线,给放野了。如今被拘着做活有些不情愿!哎,婆婆让给小姑张罗嫁妆,虽说如今家里条件也不差太多,到底说的是县城里的人家。以前准备的那些显得太过单薄,黛姐儿她爹托人给买了几十匹布坯回来,除了留些坯布做被里,余下的染了做压箱布另外还要裁几套衣服。也是能节省一些是一些,也好有能力多置办两抬。托人捎带的这几十匹坯布一事不烦二主,都喊你家来染。”洛屈氏见孙婶子看到堆在西厢房里的那些箱笼时解释道。
为了晒布,刚才她跟哑婆把西厢房打开还没关上。前后院子里都架上竹竿,从齐家布庄买回来的布匹全部都趁着天气好拿出来晾晒。巴渝这边跟江南那边地域不尽相同,可是二三月桃花雨,四五月黄梅天却没什么不一样,像棉布丝绸这些稍微保管不妥就很容易霉变损坏。
看那晾晒着的十几匹花布,孙婶子就晓得洛屈氏说的是实话。毕竟能一次购买这么多布匹,大部分是有女儿出嫁的人家。估计还觉得不够才又喊了她家来帮忙染布,不过人家也就染几匹布料,或几户人凑成几匹在一起印染。像洛屈氏这样大手笔的一次购买几十匹布染的倒是少见。
“可不是,寻常人家若是能够有五六两银子,置办上六七台陪嫁就已经算是很不错。儿子女儿都是娘的心头肉,顾了女儿的话儿子媳妇不情愿。偏偏顾了儿子媳妇这里,女儿只怕又容易受委屈。”孙婶子虽说就只有一个儿子,现在又才刚刚娶了儿媳妇进门。大女儿早几年出嫁,嫁的地方是隔了这里有一天多两天水路的奉节县城,很少能回来。
她经常出门帮丈夫染布,东家长西家短就是不去刻意打听,别人也会在诉苦的时告诉她。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些家长里短的家庭琐事。
不过也暗自咋舌,光看这十几匹上等浇花布就晓得大概花费的价格。一般普通的松江浇花布四五百文,上等起码要近千文左右,如果是其他地方出产的相对便宜很多。
孙婶子刚才已经仔细看了那浇花布上的印染手法跟花样图案,能确定是松江布没错。没想到的是洛屈氏还嫌这些不够,另外拿出上等坯布要印染。这种本地棉坯布尽管一百多两百文钱就能买上一匹,不过再加上后续的一些费用开支,最起码也要有三百文一匹的投资。只不过这些印染后的布料比较起同类质地由商家印染后贩卖到四五百文价格比较,显然又很划算了。
“这里场子小了点,怕是不够宽敞吧!”孙婶子看着干净整齐的院子,就是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哪敢现在就染,这不是为了置办这些才出来住些日子,回头过端午就得家去,又不能一直住在这里。到时还得请你跟孙大哥去乡下一趟,嫂子只管放心就是——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妇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