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章 六根清净(2/2)
接,南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相邻,北与开州、巫溪县为界。
河心镇不过是其下隶属的一个小小的乡镇,只因为所在的位置有水陆码头,虽说名不见经传实际上比起一些县城都要来得繁华热闹。作为江河的支流,很多从巴渝上游方向放竹排运出来的货物都要通过这里,交易过后再转运到江上的大货船上去。从北地来的货物也要通过这里买卖,再由纤夫拉着木船竹排子逆流而上运送回巴渝等地。
与河心镇相聚三十来里的洛家村,村前流趟而过的河道虽是支流,水流比较平缓,沿河两岸多有私人开挖的鱼池荷塘或自家用的简易小码头。
另外村后还有纵横交错的引河水灌溉水田的沟渠和大小踩水车,使得附近两百来亩良田是出了名肥沃。远远望去整个村庄黛瓦粉墙,荷塘渠道,颇有一番江南水乡的缩影。
洛家四合头院子旁边紧挨过去靳家三舅爷前几年翻修的三进大院。再过去是二舅爷家,大舅爷家……一顺溜七八家的瓦房高低错落,院墙几乎紧挨着一直排下去直到村头,形成俨然如同街道般整齐。
大半个村里的人几乎都姓靳,彼此又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一呼百应。
那些姓氏相对少些的人家,半把房子建在村西靠近山坡,或是村尾另外一边没靠近河道的位置,这样就不用修建造价相对高昂的一楼一底的房子。
靳家虽不是赫赫有名的大族却也算是聚族而居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因此大多盖的都是三合头以及四合头的砖瓦楼房。
水乡烟雨二三月,梅雨四五月,像北方那样用泥巴夯墙盖房子的话很容易受潮坍塌。因此再是贫困的人家,也会搭盖两三间混合木瓦的房屋。有能力的家多半修四合头院子,关起来门来就与世隔绝。
一般普通人家大多都没有院墙,门口是用石板铺的院坝,条件允许会在院坝旁边打口水井。没条件的人家只能去别人家井里挑水,或是去附近挑河水回家沉淀后使用。
地基大多都是的卧牛山后面采石场开采出来的青石,为了防止雨季到来了道路泥泞,住家两边台阶以及沿道都是青石铺垫,有些地方已经青苔斑驳。
在过去的岁月里,哪怕是你再有钱也不行,得是家里有子弟为官的人家,大门口前方才可以修建台阶,按制用双开大门等。
靳氏家族是北宋时期从北方被朝廷夹带着迁徙到南方,后来辗转来到此地繁衍生息。数百年来靳家子弟生生不息,虽说为高官者不多,为能吏者倒是不计其数。所以靳家村跟其他的自然村庄看上去才会显得略有不同,建筑房屋时不是东一块西一堆依山傍水顺势而为。而是严格按照规划出来的地盘修建,无论是排水排污设施还是防火防盗措施都非常的到位。甚至百多年前还有点儿类似唐代街坊的性质,村头村尾两头一封堵就完全可以杜绝外来人员的入侵,确保起到一定的有防御作用。
要不是在元代时根本不允许修建围墙外郭,并且强硬地逼着捣毁了原本就有的话一定还可以看到非常结实的围墙。
如今虽没了防御的围墙,两边的房屋中间如同街道一般有宽敞的道路,房屋可能高低不同却井然有序。整个村子仿佛是个大写的【井】字,最中间位置是家庙祠堂,也是村子里最结实坚固的建筑物。祠堂门口的两棵大柏树已经有一人合抱那么粗,怎么也得有两三百年。
“黛姐儿,咱们上船不?”云莲经常摇小船用船篙赶水麻鸭到河岸边的芦苇荡里让它们觅食。
平常跑惯了,这些日子被拘在家里学针线学规矩,放出来免不了有些蠢蠢欲动。
不想错过《明朝小妇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