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七十二 疲惫!已然是知天命的年纪(1/3)
建安十四年,赤壁之战后一年,曹操决心再度与江东开战。只是这一次,他不再选择西线的周瑜,而是直奔东线,找孙权拼命!
这确实也是有理由的,上次是从西往东打,在赤壁受挫。而今我从北边往南边打,无须再走什么赤壁,你也无法再用火烧,总归能搞定了吧!
而孙权这边也颇有他的打算,周瑜在赤壁随便放把火就能把你曹操搞定,可见你曹孟德也未必就如传说中说的那般英明睿智。这回让我来会会你,看看你究竟有多少分量!
这时候,孙权的亲征军团,就在合肥城下,围攻已然持续很久。大概是眼见周瑜在赤壁的威风,想想当年自己的哥哥孙策那般勇猛,于是他也很想展现一下自己的勇猛,竟然带领一支轻骑兵,这就要去突击一下敌军。
这时孙权的随军参谋是长史张纮,他自然比谁都明白这位孙仲谋的实际战术水准,与他哥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话又不能说得那么直接,于是他只好这样劝阻孙权:
“话说打仗啊,那自然就会有风险。您现在看着咱们的气势好像很雄壮,可是敌人如何呢?在尚未完全掌握敌情的情形之下,你带着一支小部队,就想斩敌将、夺敌旗,这样好吗?我就不说这事究竟能成不能成,就说说你的责任究竟是什么吧!勇猛向前,那是偏将的活儿,你该干的,是制订方略、统领全局啊!”
这话听上去颇合理,可是孙权仔细一琢磨,当**哥孙策在的时候,他干的那些勇猛冲锋的事,究竟算什么呢?
大将身先士卒、勇猛向前,那自然是鼓舞士气!其实,张纮的潜台词很简单,那就是你干不了这活儿,还是在后头待着比较安全,坐在营帐里也能指挥大军,取得胜利啊!
其实,不管是在前冲锋还是在后坐镇策划,都可以成功。关键是你的素质符合哪一款?当年的项羽,就是冲锋型的,几乎横扫大半个天下。你哥也跟项羽差不多,横扫了江东。可刘邦、韩信这些人,论单挑没一个是项羽的对手,不也照样能将项羽打垮在垓下?所以,你不用尽跟你哥当年的骁勇比,那个你永远也比不上。可你若能在刘邦这个方向上努力一把,是不是就能不输乃至
超过你哥呢?
这,其实也正是江东文武对孙权的最大指望。
话,说得很隐约,可是孙权显然是明白了,于是收兵回营。
也确如张纮所言,孙权的指挥作战能力确实比较弱,当年打不过陈登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今看来,对形势的识别也未必很好。譬如眼下,当他的部下捕捉到一个给城中带信的北军人员,获悉人数在四万左右的曹军步骑兵混合部队即将到来之际,他居然毫不怀疑地相信了。
撤吧!敌人主力到了--孙权这就焚烧围城设施及工具,向南而去。
事实上,曹操虽然已经出动,但即将先行抵达前线的,不过是一个叫作张喜的无名小将而已。至于大部队,直到孙权撤走之后许久才经涡水进入淮河,而后再由淮河入淝水,终于抵达目的地合肥,然而此时的合肥城下,早已没有半个江东士兵了。
孙权已然退走,可曹操却没有白跑一趟。在合肥,曹操这便开始实施他的江淮屯田御敌计划,也就是说,他要在此处屯集人数不少的军队,而人数一多,军粮便是个问题。一边屯边御敌,一边屯田种粮食,便成了曹操的应对之策。
而使出这一招,实际上也表明曹操已然默认了南北对立的现实,只要你们不往北来,我也暂时不去招惹你们。
阿瞒是个很实际的人,打不过就承认自己输了,后退一步,大家方便,而这也无疑是眼下一个不错的办法。而更好的结局则是,我后退一步,你们两个为了眼前的这点余粮打起来,那岂不是绝妙!
甚至在此时,他还派出了一个叫作蒋干的说客前往周瑜那边,目的无非是拉拢利用而已。史书说蒋干这一趟的目的是游说周瑜反水,但那几乎是不可能之事。试想,周郎正在春风得意之际,又岂会有这个可能?至于《三国演义》中将蒋干的游说转移到赤壁之战前夕,更是小说的手法,与史无据。
实际上,蒋干跑这一趟,未必就是要劝说周瑜反水,而很可能是另一种目的,那就是离间孙刘之间的同盟关系,乃至寻求曹孙和解的某种可能。
这桩使命,在此时自然略微有些早,却不至于说操之过急。因为孙刘之间的裂痕已然出现,只不过尚比较细微而已!
曹操显
然很盼望这一裂痕能迅速加剧,一旦孙、刘破裂,他以为这便是再度南下的好时机。
所以,在这一时刻,他唯有淡化自己在南部边境上的一举一动,给孙、刘双方造成自己已然无意南下的假象。
于是,在建安十五年的冬天,他便修建了铜爵台。
按照后人杜牧的杜撰,这便成了曹操打算从江东抢来大乔、小乔之后安置的所在。而这“铜爵台”之名,也渐渐成了所谓的“铜雀台”。两年后,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与曹植便在这里各自写赋一篇,据说曹植那篇写得极好,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曹操:逐鹿天下五十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