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六十五 受降!荆州文武大料理(1/3)
“生子当如孙仲谋,至于刘景升的儿子,那简直就和小猪小狗差不多啊!”
许多年后,曹操如是说。
事实上,投降确实是刘琮的最佳选择。因为他若是选择抵抗,就必须依靠刘备以及他的哥哥刘琦,而显然这两人断无扶持他的道理。而蒯越、韩嵩这些荆州的主流乃至他的舅舅蔡瑁这些人,无不是投降派。
投降派有理吗?后世人自然多站在刘备的立场上说话,以他的角度而言,自然不能屈服于曹操,所以曹兵所到之处,他必反抗。可是纯粹以荆州人而言,其实接受曹操未必有什么不好,因为他代表的是大汉中央政权力量的回归,荆州只不过是从半独立状态回归到从属中央的地方状态而已。
所以,蒯越、韩嵩乃至蔡瑁、张允之建议,对荆州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对。
而刘琮呢?
据说,在大兵压境之际,刘琮也曾想过要抵抗,这想法其实很好理解,我刚刚继承了老爹的基业,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放弃呢?
蒯、韩、蔡、张这四大佬都没说话,答话的是主管官员任免的东曹掾傅巽。这显然是有所布置的,让级别相对较低的傅东曹第一个出来对答,万一不顺利,蔡瑁等人再上也不迟啊!
傅巽掰着手指头,说了三个理由:
首先,我们荆州是地方,他曹操代表的是中央,换句话说,荆州抗曹也就意味着以下逆上、以臣逆君。这第一条,咱选择抵抗的道义就不足。
其次,你刚接管荆州,他曹操便大兵杀到,用这一州之兵抵抗一国之力,你有把握胜吗?要知道,一旦动兵,胜则生,败就是死!
最后,即便是要抵抗,你能用谁去抵抗?恐怕只有刘备。你不妨自己估量一下,刘备这条活龙,你能驾驭吗?
这些话真的很实在啊,刘琮想了一想,只好承认不行。那么傅巽便更进一步把话点透了:“你也承认自己驾驭不了刘备,那么还考虑什么呢?你任用刘备,结果无非是两种,若是刘备打不过曹操,那就是锅碗瓢盆全砸碎,你什么都剩不下;而若是刘备能扛住曹操的攻势,那么势力壮大的刘备也不会再甘愿做你的臣下,那就是锅碗瓢盆都归大耳家,你照样是什么也不剩下。既然如此,又何必疑虑呢?”
不得
不说,傅巽这些话都说到了点子上,试看看赤壁之战后的刘琦,也就是刘琮的大哥,赤壁之战前他还是活蹦乱跳挺健康的一小伙子,结果战后一年便病故。他为什么非死不可?其实就是因为刘备的缘故,不需要你继续存在了,这个挡箭牌没用了,反而碍事了!
刘备貌似忠厚的背后,其实真的很可怕。
好吧,现在就轮到你刘琮,好好地为自己也为荆州想一想了,究竟是曹操可靠还是刘备可靠?而荆州,是回归中央好还是作为刘备的反攻基地好?
刘琮年纪不大,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那么,就开城吧!”他说。
那么结果如何?
据说,曹操给了刘琮一个青州刺史的职位。而在《三国演义》里,更是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大通场景,说他哭哭啼啼走在半道上,被那于禁给拦路来了个求命不求财的“剪径”,母子俱丧命。
可实际上这只是说书人的杜撰而已,因为要抬举刘备、贬低曹操,也就必然要否定宁可降曹也不用大耳的刘琮。以这种逻辑而言,刘琮是一定要死的。
可事实上,刘琮不但真的做了青州刺史,后来还曾做过谏议大夫,他的生活纵然谈不上“大同”,但“小康”得很,至少比那死得不明不白的哥哥强多了。
有人便问了,曹操为何不让刘琮继续做荆州的地方官呢?这便有理由了,那就是要切断他与荆州旧官属的联系,要不然长大之时,万一再滋生野心,或者听从旁人的挑拨,便很容易出事情。而把他搁置到青州去,就等于换了一拨人,说是监视也好、辅佐培养也罢,对曹操好,对刘琮也好。
于是刘琮便走了,留下的是偌大一个荆州,其实荆州此时的人才还真不少,蒯越以下,有的做卿(中央部长级官员),有的做尚书,有的做侍中,就连那尚在囚禁中的韩嵩,也出来做了大鸿胪(主管朝廷礼仪的部长)。
曹操选用的人才中,有力挺刘表、刘琮的人,如大将文聘,他就对自己不能为保全荆州而与曹操打一仗而耿耿于怀,可曹操居然全不介意,还称赞他是难得的忠臣,更大度地任命他做江夏太守。
曹操选用的人才中,也有当初刘表所压制、打击的一些流亡人才,譬如曾被何进
征召,也曾得到袁绍邀请,此时隐匿在荆州武陵一带的和洽,这时便出来做了曹操的属官。此类之人,还有后入“建安七子”之列的文学家王粲等。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虽然来得荆州,却始终不看好刘表的未来。换言之,他们确实是盼望曹操南下许久了!
如此说来,好像除了刘备集团的所有荆州人都在热烈欢迎曹丞相的到来似的,其实也不全是这样。许多百姓,尤其是襄阳、樊城一带的百姓,似乎都不相信曹操会不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曹操:逐鹿天下五十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