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让世界更美好——戴立作品读后(1/2)
戴立自十六岁拜王宗仁先生为师学习文学创作以来,已出版过《面海的窗子》(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我们仰望星空》(中国书店)两本诗集;出版过散文集《清风舞动白杨树》;出版过长篇报告文学《穿出新军威》;另有很多作品散落在军内外的报刊上。在我们总后勤部的业余作家队伍里,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三栖作家,在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三个领域里都有丰硕的收获。
一个作家在三大文学领域里都有建树,这不容易。戴立能做到这点,大概和她的人生经历有点关系。她出生在南京,幼时在金陵故都生活,常回祖籍地安徽怀宁小住,从小受浓郁的江南水乡文化熏陶,使得她敏感和浪漫的诗人气质得以形成。后来,又到东北军营随父母生活,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见识寒风和冰雪,接受强悍的黑土地文化的滋养,使她的身上平添了一股横戈马上以文报国的豪气。再后来,她考军校、当军官、进总部机关,在军营里历练,火热的军旅生活又激发了她用几种文体去书写的欲望。于是她一发而不能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读者奉献出了文体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评说戴立的创作,我觉得用以下三个称呼比较妥帖——
善与爱的呼唤者
诗歌,在戴立的创作总量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她的诗作中,一部分是古体诗,一部分是现代自由诗。在这些诗作中,她用诗句描述和歌咏的对象很多,有自然界的山水花鸟,有历史上的文化遗存,有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当下发生的社会事件,有军中的生活和人物,但不管她咏叹的具象的东西是什么,我在读这些充满灵性诗句时发现,有一种东西是她始终在呼唤的,那就是:善与爱。
在《一座山峦的命运》一诗中,她先是哀叹:“无法找寻昔日的山峦/草木萧疏山石嶙峋/天空中常有鸟
儿在哀鸣/也许它们与我一样/失去了重归的路径”。接着质问:“而我无法明白的是/是谁一定要破坏这一切呢/一定要开采与砍伐去/粗暴地改变一座山峦的命运”……这些饱含着愤懑和无奈的诗句,不是在热切地呼唤我们去善待和热爱自然界吗?
在《静夜读史之三》中,她感叹:“多少花开自爱/奈何岁月匆匆/是谁凭窗默诵/是谁低语呢哝/千秋肉肠百转/依依独对小灯”,呼唤我们去珍惜倏忽而过的生命,去挚爱自己不长的人生。
在《军人自白》一诗中,她用“我懂得爱/因为爱/可以将生命置之度外/我懂得爱/因为爱/可以把热情悄悄收藏起来”的诗句,呼唤我们以博大的胸怀,去爱脚下的土地和生养我们的祖国。
在《范仲淹》一诗中,她用“中华自古敬贤人/贤人至孝传美名/天下忧乐存怀抱/不尽人间爱母情”的诗句,呼唤我们去善待自己的亲人,去宝爱民族历史上出现的贤人。
我们知道,善与爱是两个很难分开的概念,善是爱的基础,爱是善的表现。爱是一种能力,善是一种心地。你有了善心,才会生出善念,才会口出善言,才会做出善行,才能让人感受到你能爱,你会爱,你敢爱,你可爱。
我们更知道,善和爱虽是人性中的正常成分,但没有后天的保护和培养,它们很可能会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被渐渐磨蚀掉。也因此,作为人类精神家园守护者的作家,应该把呼唤善与爱作为自己的一个任务。戴立身为一个年轻作家,不仅注意保护自己的善心和爱的能力不受磨蚀,随时准备伸手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还牢记着自己的这种责任,不断地用自己的诗文,去讴歌社会上的善举,去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爱意,去谴责人身上的冷漠,去鞭打人群中的恶行,从而想把隐藏在人们心中的善心和爱念都呼唤出来
。
不管别人怎么去理解作家的责任,我自己认为,这才是一个作家存在的意义。
真与道的追求者
散文,是戴立喜欢的又一种文体。她写的散文作品,一部分属于记叙抒情性的感性散文,一部分属于议论哲理性的智性散文。不论是哪类散文,她与一般女性作家的笔法都有不同,她写人,喜欢写人的真性情;她写事,喜欢求得事情的真相和蕴含的道理;写景,喜欢抒发真情;写物,喜欢睹物忆旧,求得真见。总之,她喜欢对人、对事、对物追根问底,想找出道理也就是真理所在。
她的散文中写人物的很多,她写过同学、同乡、同事,也写过父亲、母亲、祖父,还写过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等等。在写这些人物的时候,她特别注意写出他们的真性情,写出她对这些人物感兴趣的真正原因。在《祖父》一文里,她写祖父受家境所限,在三个儿子中只选择一个儿子供其上学;写祖父为了打消祖母对冥屋的担忧,先做好一厚一薄两个棺材,指明厚棺是祖母的;写祖父高兴儿子娶了一个城里知书达礼的媳妇,对村人介绍与己同行的儿媳是自己的小女儿,把一个极会治家处世的乡间智者的真性情写得活灵活现,从而丰富了我们对农人的认识。
她的散文中写事件的不少,不管事情发生在当下还是久远的过去,她喜欢追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你能拒绝诱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