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漫说“故事”(3/4)
游人的游兴,后者则可以增加读者阅读时的兴趣。为什么小孩子都爱听童话故事?为什么接近生命途程终点的老年人要看以讲故事为主要任务的电影、电视剧?这里边最主要的心理动因是好奇,是对他人曲折生活经历的好奇。相当一些人读小说,同样是怀着对他人命运的好奇来读的,小说中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恰恰会起到撩起读者好奇心的作用,诱使他手不释卷地读下去。如果小说家不再讲故事了,他也就等于自动放弃了在人们心中制造阅读魅力的主要手段。我自己也有这种阅读体会,拿到一本小说,如果其中有一个很好的故事,我会不歇气地把它读完;如果没有故事或故事性不强,我会读得很慢,有时甚至没有读完就不读了。当然,对一些没有故事但必须了解的小说,我也会读完它,不过是咬着牙读的,阅读时的快感实在不多,有时简直就是受罪,边读边需要不时地给自己鼓励:一定要读完它!
在这些年的创作实践中,我一直非常赞同更新小说观念,并努力去吸收外域的一些新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但我想,不管用什么方法写小说,写什么样式的小说,这小说中总要有点故事,如果没有一丁点故事,小说怕就失去了它区别其他文学样式的最本质的界限。我们知道,中国的小说源于传奇故事,是从传奇故事脱胎而来的,故事其实就是小说的母亲。一个做儿子的,倘若他身上没有母亲遗下来的任何特征,他恐怕就不是亲生儿子;一篇小说,不管怎么写,如果其中没有半点故事,恐怕已经是另外的东西了!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和样式一代一代地留传下来,并不是因为它可以传导情感,诗、散文和报告文学同样可以传导情感;也不是因为它宜于表达作家的理性思考,诗、散文、报告文学也能完成这个任务;更不是因为它描写了人物,报告文学和散文也同样可以写人物;也不是因为它的语言特别,散文和诗的语言有时比它还有味道。它所以能留存下来,最基本的原因在于它有故事,读者只有在小说中才能获得阅读故事的快感,别的文学样式不能在这点上替代它。一篇小说,其中的故事在情节上可以有强有淡,但不能没有,没有了故事,它的属性就发生了变化,它就失去了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和体裁的最本质的特征,就变成了非小说!
知道了故事于小说如此重要,自然也就懂得了故事本身的质量是衡量小说品位、等级的一个标准。因此,我在小说创作中,便时时提醒自己把好故事的质量关,力争讲出好的故事来。
什么是质量好的故事?这在持不同创作方法的小说家那里,衡量的尺度是不一样的。我在“编故事”时,通常注意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新,讲别人没讲过的故事。新,是人们对故事的基本要求。一篇小说里的故事如果读者看到以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这个故事就不是好的故事,小说的等级、品位自然也不会高。古今中外的小说家们已经讲了无数个故事,要想使自己讲的故事和他们讲过的完全不一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有一些废稿,丢弃它们的原因,便是写成之后忽然发现其中的故事与别的作家讲的故事在某些地方雷同。讲新故事需要有不同于别人的新发现、新体验、新感受,光靠硬编是编不出来的。
二是深,力争所讲的故事中包含着比
较深刻的思想意蕴。同是故事,其中所包蕴的思想意义是有深浅厚薄之分的。今天的读者,尤其不愿听浅薄的故事。当然,“编”一个深刻的故事并不容易,它要求作者必须具备深刻的认识能力。我在创作中还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故事中所包含的思想意蕴,自己一时还把握不了,还不是十分明晰清楚,但我只要感觉到这个故事显得“分量很重”,便也动笔写出来,让读者在阅读中去自己进行咀嚼分析。
三是不媚俗,不迎合读者的庸俗嗜好。由于文化水平由于时尚也由于其他的原因,读者的嗜好会不断发生改变,面对这种情况,我注意不去巧意迎合,而是不慌不忙继续讲自己认为值得讲的故事。我想,倘是读者这一阵喜欢看打斗,你就在小说中来一段打斗故事;那几日喜欢看凶杀,你又在小说中来一节凶杀故事;过一阵喜欢看包文正,你就也来一段清官故事,这样写下来的故事质量不会高,小说的品位、等级也会降下来。
故事的质量既是衡量小说品位、等级的一个标准,寻找质量好的故事就成了小说家的任务之一。那么,好质量的故事的藏地在哪里?我在学写小说的实践中体会到,已经发生过的故事,通常就藏在历史典籍、历史传说和人们的记忆里,要想写这类故事,就要读史书、翻方志、听老人讲古,要去那些发黄的书页里和没牙了的老人口中去挖掘;正在发生的故事,就藏在现实生活里,要想写这类故事,你就必须沉进生活里,一边审视你自己的生活,一边去观察别人的生活,去体验去感触去发现;将要发生的故事就藏在科学家对未来的预测里,你要写这类故事,就要去读科学书,就要对人类的未来有一个了解,而后靠幻想去虚构。当然,从所有这些地方找出的故事,都还只是一个雏形,它们能否最后长成还依赖于小说家的脑子。小说家通常把许多故事的雏形移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你能拒绝诱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