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2、关于蔡锦政(1/2)
关于蔡锦政——回云随舞曲 流水逐歌弦
实事求是地说,锦政是我最敬重的黑龙江省艺术家之一。他可敬重的头衔很多:才华出众的舞蹈家、足智多谋的文化管理者、人脉广泛的社会活动家、经验丰富的演出商人、竭心尽力的艺术教育家、精益求精的艺术摄影家……我知道,在这些显赫的名份中锦政最看重的是摄影家,因为摄影艺术那是他的最爱,是他长久的事业,也是他的才情得到充公展示的舞台。
摄影非我所能,朋友之托不能亦为之。
锦政者,我省文化界名人,谓奇才,并不为过。翩翩少年入行舞蹈,数年后羽化为同行中俊朗的“白马王子”,他饰演的《白毛女》中的大春,《红色娘子军》中的洪长青,还铭刻在那一代人美好的记忆中。
因才能出众,他又成为省歌舞剧院领军人物,与杰出的作曲家刘锡津等艺术家一起把这个饱经**磨难的剧团打造成本地名副其实的首席艺术圣殿。
接着他又迎难而上,把一个半截子工程的北方剧场建设成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管理一流的现代化剧场。
而他更钟情于为青黄不接的文艺界培养人才,他和那群敬业的园丁们创造了黑龙江艺术学校(现职业艺术学院)发展史上规模可观桃李芬芳的新辉煌。隆重庆祝这座被誉为黑龙江省文化界“黄埔军校建校五十周年的系列活动,是蔡锦政在为政舞台上的最后一次的精彩演出”。就是在这次校庆大会上,他告诉我要出一本摄影作品集,希望我能为此作序。我无理由推辞。
我有幸在上世纪末和锦政共事六年,也成了没文化的文化人“当年锦政对我的帮助甚多,他们的北方剧场是重要的活动阵地,每个月我都要光临几次。也算”近朱者赤吧,锦政的敬业精神和艺术修养对我影响颇大,那悬挂在剧场大堂和侧厅的锦政的摄影作品,对我发挥了艺术启蒙作用。实事求是地说,锦政是我最敬重的黑龙江省艺术家之一。他可敬重的头衔很多:才华出众的舞蹈家、足智多谋的文化管理者、人脉广泛的社会活动家、经验丰富的演出商人、竭心尽力的艺术教育家、精益求精的艺术摄影家……我知道,在这些显赫的名份中锦政最看重的是摄影家,因为摄影艺术那是他的最爱,是他长久的事业,也是他的才情得到充公展示的舞台。也许这正是他要出这一部摄影作品集的原因。我之所以欣然为序,也是想汇报一下,在他的启蒙下,我对摄影艺术学习的点滴体会。
翻看这部影集中的所有作品,我最初的感受是“惊艳这几年难得宽余,逗留影展,观赏画册,是我经常的文化活动。而这一次我真的被锦政的”美震动了。美的画面、美的形象、美的构图、美的装祯、美的文字,一下子涌到你的眼前,让你有醉卧花丛和走进梦幻的感觉。
如实说,这从数以万计的图片选出45幅舞台照和35幅山水照
,每一幅都令人叹为观止的。如果说有所偏爱的话,是那45幅舞蹈演出的剧照。因为那是美的精灵用身姿编织的美丽图景,而摄影家用自己独特的眼光,为我们选取的美中的精粹——最动人最感人最经典的瞬间。在观看舞蹈演出时,看着台下涌动着成群的专业和业余的摄影家们,我想发问,你们谁能和蔡锦政“叫板”。非不敢也,而不能也!因为谁也不如他更熟悉舞蹈,谁也不如他更熟悉舞台。
舞蹈是他吃饭的本事,他清楚每一个舞蹈作品的旋律和节奏,他知道每个演员的动作过程,他总能在这个作品的“戏眼”上,在演员表演最精彩的时刻按动快门。你看那幅表现傣族姑娘劳动的《邵多丽》,三个姑娘手扶竹杆在奔跑中跃起,一个嘴里叨着花,一个手摸着帽沿,裙裾飘动,笑容可掬。那幅《欢乐的青年》中,空中是双腿腾起的蒙古小伙,下面是助威喝彩的青年,场面火爆热烈。最绝的是那幅《孔乙已》,主人公腾空而起,腿倒踢,手伸展,仰天长啸,连那翘起的银须都清晰可见。美仑美奂此其时也。差之分毫,谬之千里。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家的差距,可能就是千分之一秒。
锦政当然熟悉舞台,如熟悉自己。他是剧场的管理者,又是许多设置的设计者。每次重要演出,他都是名副其实的“舞台监督”。每一个节目的调度,演员位置的移动,他也都心中有数。所以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什么角度举起相机,他运筹自如。而舞台上的所有装置都是他任意使用的道具,如天幕、侧幕、大幕。而他最善于使用的是舞台上的灯光,顶灯、侧灯、面灯、追光,都是他得心应手的造形、造景、造势的工具,或煊染,或幻化,或凝聚,效果突出。
你看那幅“大春引领白毛女走出山洞”,侧光从右上方打在演员的脸上,如朝霞扑面,大家迎着太阳走去。寓意清淅。还有那幅“冰凌仙梦,背景灯暗淡,前光冷清,在着意营造的严寒冷肃的情景下,冰女神们款款起舞,更显出一种高洁和神圣。而蒙古人”和天鹅之死更是鲜明的对照,前一幅:一束强烈的追光下,一个狂舞的蒙古姑娘,旋转的红舞裙边只露出半边脸,下面是跳动的黑靴,这是青春生命的节奏;而另一幅:淡淡的清光下,一个挣扎得扭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有多少浪漫可以重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