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二 那片因着大火而闻名于世的大森林里,一个由抬大木头的知识青年成长为地委书记的年轻人说,我们这一代不是乘凉而是栽树(3/13)
比瘦小的南方青年承受更大的压力。锥形的肩杠刻进锁骨,肩头上磨出两行像扣着的饭碗大的又红又紫的茧包。
哈腰挂,那个嘿哟
挺起腰,那个嘿哟
往前走,那个嘿哟
莫回头,那个嘿哟……
嘶哑的号子里有血丝飞迸,在广阔的贮木场上空回荡,和火车的鸣叫、山林的呼啸,组合成动人心魄的交响乐。踏着这雄浑的节奏,张毅和他的伙伴迈着步,稳住架,抬着巨木一步步走上悬在半空的跳板,就像在生死线上攀登。他们瞪圆双眼,咬紧牙关,倘若有一个闪脚,就会全线崩溃,落木就会把人砸成肉饼。他曾被压伤过腰,被砸伤过脚,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走上去,走上去!
生死的考验中,培养了他的刚毅;危难的磨练中,又显示了他的果敢。上海和温州的两伙青年****,要发生械斗,他大吼一声冲过去,三拳两脚把两个领头的打翻在地,吓散了两伙青年。两个新转业兵死于交通事故,引起数十名转业兵的不满,他们借口棺材打小了要闹事,他挺身而出承担责任,劝退了激愤的人群。人们服他,什么苦活累活,他都干在前面,比谁都干得好。人们怕他,他疾恶如仇,眼睑一撂,射出那一束冷光能穿透你的心。人们爱他,他善解人意,助人为乐,老少爷们都是他的朋友,那两个被他打的青年,竟由他培养成先进生产者。
1972年2月25日,张毅像当年的抗联战士一样在大森林里宣誓入党,这一年他才22岁。他的入党介绍人是黑龙江省政法学院的插队干部史玉满和上海市城建局的插队干部卢陞文。这两位老***人发现了比在呼玛的老金沟发现的106两重的金块还宝贵的人才,为党和人民培育了比老山参还珍贵的好苗子。至今,张毅还满怀深情地称他们为“启蒙老师”。
两年后张毅被任命为塔东贮木场主持工作的党委***,成为他这个家族第一个副科级干部。1974年7月9日,在十八站林业局召开的***上,他又当选为局党委***,成为大兴安岭地区五万名知识青年中第一个走上这个层次的干部。四年以后,他穿过大兴安岭的最高的伊勒呼里山脉,到大兴安岭地区的首府加格达奇当团地委书记。加格达奇是鄂伦春语长满樟子松的地方。樟子松因其树干修长挺拔,枝叶常年翠绿而被称为“美人松”。可惜,在这十万之众的城市中已看不到樟子松的潇洒的身姿了。三年后,他又靠自己的刻苦自学考取了东北林学院林业经济专业,两年后,他不仅拿回了大学文凭,还带回了本领,这正是他再次翻过伊勒呼里山脉回到大山深处的塔河担任县长和县委书记大展宏图的力量源泉。
事业的需要也加速了他的成长,19**年11月省委任命他为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副专员、林管局第一副局长。1987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兴安岭大火之后,他又被省委任命为大兴安岭行署专员,那一年他37岁,是当时黑龙江省最年轻的正地市级干部。
****年10月,北京,中央党校。
辅导员李敬业对青干班的全体学员郑重地说:为了检查我们每个人党性纯不纯,我请在座的每个人讲一讲你们是怎样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的。
轮到张毅时,他不加感情色彩又十分简略地讲了自己走上高高的兴安岭的过程,竟使在场的所有中国****惊叹不已。
也许下面这些故事更能让他们和我们的读者惊叹。
2.水深火热之中
1987年5月,那个干燥而揪心的春天,整个世界都注视着中国,注视着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那片浓烟四起火光熊熊的大森林。
5月6日,漠河县古莲林场营林队一个冒名顶替的工人,在起动割灌机时激发的星火和河湾林场三队的两个工人在清林作业时漫不经心扔下的烟头,引发了这场让世界都瞪圆眼睛的大火。一天后,这铺天盖地的红色恶魔把13平方公里的漠河县城变成一片焦土,把100平方公里的3个林业局和7个林场、4个贮木场化为灰烬,193个无辜而又可怜的大人和孩子的灵魂在大火中升天,56000多个农民和林业工人顷刻间失去惨淡经营而刚刚富足的家园。于是,***及黑龙江省、林业部的主要负责人飞赴大兴安岭,十几位将军带领仓促集结的几万军人、****冲向大森林中的火海;于是这片鲜为人知的山林里爆发了建国以来指挥级别最高、参战人数最多的人与自然的“国内战争”。
5月16日下午2时,各路灭火大军的统帅聚集在东线指挥部绣峰林场会议室里。满头银发的黑龙江省委***、东线总指挥周文华焦虑地看着手腕上的表,紧锁眉宇的林业部副部长、副总指挥徐有芳凝视着钉在黑板报上的那张火场形势图。
形势像窗外的浓烟一样昏暗而令人压抑。几天来几万人奋不顾身的战斗,扑灭了许多火点、火线和火头,可火势仍然在蔓延,已经扑灭的火线又在8级大风的疯狂煽动下再次卷起烈焰,大兴安岭的半壁河山危在旦夕。如何在战略上摆脱困境,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正是这次会议的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冰点的解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