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默认卷(ZC) 三九(1/4)
姜国华和张德海坐在越野车里,眼睛瞅着光秃秃的山地,一声不吭。司机已经看出事头不对,便不敢说话,只是全神贯注地把车开得飞快。
姜国华与张德海上车之前闹了点小不愉快。原因呢,就是为了今日来不来参加梨花湾水库的开工典礼。按理说这工程在乡镇这一级中也算是大的了,县里领导特别是政府这边的领导参加,是理所当然的。但姜国华一听说卢家成副专员带着技术员已经到那好几天了,同时又接到陈秘书的一封信,说郑金香贪功邀赏,成功的希望渺茫。姜国华就犹豫了。他现在特别求稳,最大的愿望是别出乱子漏子,这样,他就有可能较快地调回地区,不再过这种异地为官两下挂牵的生活。说心里话,当初他在地区计经委当个副主任已经挺好的,工资长了,房子也有了,孩子也念高中了,稍微差点的是妻子有慢性胃炎,身板儿弱,但姜国华回家啥都干,这也不算啥难事了。不料组织派他下来当县长,他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家里一下子也乱了套。他没有勇气找组织,服从了。下来后他感到身上的压力太大了,仅仅半年,鬓角的白发出来了,心脏也常发闷,但他咬着牙坚持。从大面上讲,不能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从个人来讲,干不出成绩也没法回去。于是,本来思想很单纯的姜国华,变得多思多虑且常偷偷地不安,而在人前又得拿出胸有成竹的样子。
对于梨花湾的这项工程,姜国华心里没根,他怕弄个劳民伤财,废坝戳在那儿就是一块失败的记录碑,群众反映上去就没个跑;即使成了,功劳也在别人身上,卢家成身先士卒,张德海左右张罗,郑金香女中豪杰,自己算个啥!所以,他不想去参加今天的开工典礼,同时还不想让张德海去。张德海不干,他看出姜国华的小心眼,他不但自己要去,还逼着姜国华也去。姜国华不知咋的说了一句:“我的行动你不要干涉。”张德海不爱听了,说:“那好,咱各走各的路。”转身出来上车欲走。姜国华后悔至极,连忙撵出来也上了车,结果俩人闷着头坐出多大半路来。姜国华坐在后排,张德海坐前排司机旁的那个座。姜国华觉得不能再闷下去了,主动说:“你们咋不抽烟呢……”
姜国华只是偶然巴哒一根儿,属于三等烟民。张德海掏出烟,给司机后又给姜国华:“你来一根儿。”
姜国华真拿过一根儿,跟着抽着,他说:“老张,你说这卢专员,咋对水利这大瘾呢?长了,不又成了技术员了吗?”
张德海:“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家是学那个嘛,就好比你学数学总爱算帐。”
这确实是姜国华的一大长处,他对各种数字记得清清楚楚,可对干部姓啥叫啥,却总记差。常常见人就握手,半天想不起人家叫啥。而这一点又是人家张德海的长处,他不仅能记住眼前和十多年前在一块儿共过事的人姓啥叫啥,还能说出那人长啥样儿多大酒量,啥时和自己在一起喝过酒。就凭这一手,张德海在基层干部中有绝对的号召力,姜国华对此不敢忽视。因此,他对刚才在办公室与张德海的不愉快深感不安。他有话无话地和张德海聊,张德海也说也笑,把刚才的事都遮掩过去了。其实张德海说“各走各的路”就是说我上梨花湾,你愿意上哪上哪儿,姜国华则理解为从此分道扬镳,那么一来他当然有压力。
车过大杖子,进了梨花镇的地界,见一个中年妇女捂着肚子蹲在路边朝车招手。张德海经得多了,没吭声,姜国华曾经用自己的车拉过一个重病人,事后病人在省报上登了篇感谢信,对此他十分看重。姜国华对司机说:“停一下,看她咋啦?”
张德海说:“哼,还不是想省班车钱。”
姜国华生怕不拉人家,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传扬出去,名声太受影响,就坚持停车。司机把车停下,那女的说心口疼,走不回去了,家在梨花湾。姜国华就让她上了车。车开了起来,姜国华问咋样了,那女人说好点了,接着就说感谢话,说到村里一定到家去吃饭。姜国华借机想了解点情况,就问农民负担重不重,那女人说:“重,重着呢!”
“一年多少?”
“一年敛我好几千呢!不给不中。”
把姜国华和张德海吓了一跳。张德海问:“你做啥买卖了吧?”
“我,我就开了个小旅馆……”
“噢。”
原来此人正是小白鞋。她一早坐班车下来买粮食,是准备在交易会期间临时开个小饭铺。因为梨花湾这阵子外来人多,消耗得多,粮食自然就贵了一些,她到大杖子来,目标是买些便宜的。事办完了她就在路边拦车,她认识许多货车司机,那帮家伙里有的爱拉她。小白鞋坐人家车,也就得忍着点,挨一把两把摸也不能急。但近来她找到新窍门——拦小车。在小车上不仅舒服,而且安全,没人动自己一个手指头。她虽然不知道这两位是县长副县长,但知道是大官,说话还是比较注意,只要到了家,拍拍屁股就拉倒了。
“你们镇修水库的事知道不?”姜国华问。
“知道,整天折腾呢!能不知道!”小白鞋不反对修水库,事多人多钱多,她怕冷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梨花湾的女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