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章白家仙(一)(2/4)
籍,求您赐给我吧。”
白家仙看着李明,说道:“年轻人,你很有勇气和毅力。但那本起死回生的秘籍,并不是谁都能够拥有的。它需要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去交换。”
李明说道:“白家仙,我愿意用我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能够治好我母亲的病。”
白家仙点了点头,说道:“好,我相信你。这本秘籍就交给你了。但你要记住,秘籍只能用来救治好人,不能用来作恶。否则,你会遭到报应的。”
李明接过秘籍,感激涕零地说道:“多谢白家仙成全,我一定会记住您的教诲。”
白家仙说道:“好了,你快回去吧,你的母亲还在等你。”
李明告别了白家仙,拿着秘籍匆匆下山。回到家中,他按照秘籍上的方法,为母亲治病。没过多久,母亲的病就痊愈了。
从此以后,李明成了当地有名的医生,他用秘籍上的知识救治了许多病人,深受百姓们的爱戴。而白家仙的传说,也因为李明的故事而更加广为人知。
许多年后,当人们再次提起白家仙时,总会想起那个勇敢、善良的年轻人李明。他们说,正是因为李明的真诚和孝心,才感动了白家仙,也才让白家仙的传说得以延续。而长白山深处的那座神奇山洞,依然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有缘人的到来。
光绪二十六年的雪比往年来得更早,长白山脚下的李家屯被皑皑白雪覆盖,屋檐下的冰棱如同倒挂的水晶,折射着冬日微弱的光芒。李念真跪在祠堂的青石板上,指尖抚过族谱上泛黄的墨迹,祖父李明的名字在烛火中微微颤动。
“阿爷,您说的结界松动是真的?”她轻声问道,声音在空旷的祠堂里回荡。供桌上的青铜香炉飘出三缕青烟,在梁间凝成白雾,隐约显露出一个模糊的人影——那是李明的魂魄,已在祠堂守护了五十年。
“寒潭的冰裂了七道缝,”李明的声音带着水汽的凉意,“当年白家仙赐的龙涎香燃尽时,就是劫难重现之日。”
李念真猛地抬头,望见供桌下露出半截褪色的红布。她伸手抽出,竟是一本蓝皮线装书,封面上“回生秘籍”四个字已被虫蛀得残缺不全。翻开内页,泛黄的纸页上除了祖父记录的草药图谱,最后一页还画着幅诡异的地图:迷雾森林深处多了座从未听说过的石拱桥,桥栏上刻满倒刺般的符咒。
“这桥……”
“是新的关卡,”李明的魂魄渐渐透明,“当年我离开时,白家仙说五十年后会有血月蚀山,届时洞府将现世三日。,k-a·n¢s`h¨u`l¢a!o\.*c¨o\m~但要进洞府,得先过‘往生桥’。”
话音未落,祠堂的木门“吱呀”作响,寒风卷着雪片灌入。李念真慌忙将秘籍塞进怀中,转身时正撞见三叔公拄着拐杖站在门口,他羊皮袄上的霜花还在融化,浑浊的眼睛直勾勾盯着供桌。
“念丫头,深更半夜在祠堂捣鼓啥?”三叔公的声音沙哑,像被砂纸磨过。
李念真攥紧袖口,指节泛白:“给阿爷烧点纸钱。”
三叔公冷笑一声,拐杖在地上顿出闷响:“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啥主意。当年你娘就是闯迷雾森林没回来,你还想步她后尘?”
李念真喉头发紧。十年前那个雪夜,母亲背着药篓出门采药,从此再也没回来。村里人都说她被山里的精怪掳走了,但李念真总觉得,母亲是找到了通往白家仙洞府的路。
“三叔公,”她挺直脊背,“祠堂的龙涎香只剩三天的量了。”
三叔公的脸色瞬间煞白。全村人都知道,李家祠堂的龙涎香能镇住山里的邪祟,每年除夕白家仙都会托梦给族长,告知续香之法。可自从三年前老族长去世,再也没人收到过托梦。
当晚三更,李念真收拾行囊时,发现窗台上多了个巴掌大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七根银针、半块虎骨,还有张字条,字迹娟秀如柳叶:“往生桥的符咒需至亲血才能化解——娘字”。
泪水猛地砸在字条上,晕开的墨迹里竟浮现出母亲的模样:她站在座石拱桥上,背后是血红色的月亮,桥栏的符咒正渗出黑色的汁液。
天未亮时,李念真已踏着没膝的积雪走进迷雾森林。与祖父描述的不同,如今的雾是青灰色的,沾在睫毛上会化作细冰碴。她按照秘籍里的标注,用银针在手腕划开小口,将血滴在引路的罗盘上——这是母亲留下的法子,能让罗盘指针始终指向结界方向。
走至第七日黄昏,雾气突然散开,眼前出现条丈宽的深沟。沟上横跨着座黑石拱桥,正是地图上的往生桥。桥身爬满墨绿色的藤蔓,每片叶子都长着锯齿状的尖刺,桥栏上的符咒在暮色中发出暗红色的光,像无数双眼睛在眨动。
李念真刚踏上桥头,桥板突然渗出粘稠的黑液,瞬间漫过脚踝。她低头一看,那些液体竟是由无数细小的蚂蟥组成,正顺着裤管往上爬。
“用虎骨!”母亲的声音仿佛从桥底传来。
她慌忙掏出木盒里的虎骨,黑液立刻像潮水般退去。但桥栏的符咒却突然亮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左眼见飘心中喜》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