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5章 开渔前的准备(1/2)
八月的海风湿热黏腻,像块浸了盐水的粗布,糊在家家户户的门窗上。*天*禧!暁\税·蛧! _更/辛?嶵!全\
小码头旁的海滩上横七竖八的停着二十来条木,远远地可以望见船底结着青黑的海苔,船帮爬满带壳的藤壶。
李友他们村的渔船在禁渔期都是统一停驻在镇上的渔港,这几天在渔业机构的监督下才陆陆续续回到村码头。
李父把自家的“满仓号”木船停在码头,旁边挨着阿方家的“丰收号”,这条渔船己经使用超过十五年了,停在镇上渔港三个月没有人养护,船底木板让海水泡得发黑,他们这里禁渔期一般三个月多一点,从每一年的五月一号到八月十五号。
这条船长十五米,是一条小型的拖网渔船,李友前几天回来一首劝李父,让他把这条拖网船改成刺网船,苦口婆心的劝了好几天,终于同意了。
“阿友,把扳手递给我。”李父站在绞盘旁,汗水混合着油污顺着下巴滴在地上,李友递扳手时,不小心碰到了挂在舱壁上的铜铃,还是十五年前刚买渔船时李母从妈祖庙求的。
李父用螺丝刀撬绞盘齿轮卡着的碎贝克,撬了半天才松动:“明天要叫石柱他们来帮忙拆绞盘,贝克卡着不行,拆不动。/零^点*看?书/ /哽¢薪\醉!全.”
“改船是一个大工程,原先拖网用的大绞盘,铁网板又沉又占地方,要拆掉为安装刺网捕捞设备腾出空间,明天得找几个壮劳力来帮忙拆。”
第二天拆绞盘,石柱叔带上阿方来帮忙,钢丝绳绷紧时发出“吱呀”的呻吟,锈渣扑簌簌掉在甲板上,露出底下被压得发凹的木板。
李父摸着空出来的甲板,恋恋不舍的说“这儿能放二十捆刺网,收网时人才转得开身。”船尾的拖网滑道是根三米长的槽钢,焊在船体上像道疤,李父用电焊枪切割掉,毕竟是一首生活在农村的,样样通样样松!
滑道拆了,还得铺上防滑木板,为了放刺网方便,还在船尾焊了个新的架子,能挂住几百米长的网:“刺网轻,不用滑道,船尾焊个‘L’型铁架就行,网头往钩子上一挂,随水流漂得顺一点。”李父摸着新架子唠叨,仿佛马上就能教会儿子一样。
发动机还需要换喷油嘴,拖网船的发动机讲究爆发力,刺网船不需要死拉硬拽,李父特地换上一个省油的喷油嘴,这个方法还是渔具店老刘教的,说是这样可以省油。_鸿.特!暁\税·旺· ¢冕,废·阅?黩*
退潮时,“满仓号”底朝天躺在沙滩上,船底的藤壶结成黑褐色的硬壳,像块块贴在皮肤上的牛皮藓。
李父头戴着草帽,握着铁铲往下刮,铲刃碰到藤壶时发出“叮叮”的脆响,“这些鬼东西,比渔网还缠人,刷多少油漆都不管用。”他嘟囔着,铲尖不小心刮到块发白的木板——去年冬天撞了暗礁,补过的桐油灰己经剥落,海水渗进木纹,把木板泡成了海绵。
“得换板。”李父敲了敲木板,声音空洞得像敲空桶。
买来新松板,比量着锯下两米长的板材,锯齿切开木头时,新鲜的松香混着海风涌进鼻腔。钉木板用的是三英寸长的铜钉,老陈头把钉子含在嘴里,咸涩的铁锈味让他想起年轻时跟着老爹第一次出海,意气风发的站在绞盘处想着赚大钱,老爹给他一耳光,嘴里面的铁锈味现在都还清楚。每钉一颗钉子,他都要用锤子敲三下,听听有没有空响,海水最爱往这些地方钻,大意不得。
船舷的红漆褪去了颜色,李母端着漆桶过来,她用旧牙刷蘸着漆,仔细描着船名“满仓号”,船舷的缝隙里还留着去年拖网时蹭的渔网纤维。
安全设备一首是心细的李母负责,救生衣堆在舱角,有两件的浮力袋磨出了线头,“前年排头村张老板落海,就靠这救生衣漂了一个多小时,还好有渔船经过救了他。”
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偏了红区,李父骑上三轮车,去镇上的消防站灌了粉,渔船登记的时候要检查灭火设施。
李母还去串妈祖庙的平安符,用红绳系在驾驶室的后视镜上,风一吹铜铃就“哗哗”响。
李友在整理新买的起网机和刺网,仔细查看起网机的各个部件,包括电机、齿轮、传动轴、卷筒等,确保无损坏、变形或松动。
再展开刺网,检查网衣是否有破损、漏洞、断丝等情况,如有应及时修补或更换。同时检查网纲、浮子、沉子等附属部件是否齐全、完好。
检查完后将整理好的刺网整齐地卷绕在网筒上,不要让网衣扭曲或打结。
渔业船舶检验机构的窗口前,李父排在第三个,手里攥着一叠证件:船舶检验证书、旧的捕捞许可证、拖网改刺网的申请报告。
办理人员,指尖划过表格:“作业类型从‘拖网’改成‘刺网’,船型不变,马力从200调到180,对吗?”李父连忙点头,赶快拿笔签上自己的名字“李光厚。”按上手印。
渔政站在镇政府二楼,办事员核对电脑系统:“满仓号”,船主李光厚,船龄十五年,这次改造属于作业类型变更,得在重新勘验船况开改造证明。”李父赶紧递上船厂开的改造证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海钓人生:从蟹虎鱼上岸咬人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