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89.以邻为壑(上)(1/4)
翁源县东南部的半角乡桃花与寨这天来了六个乞丐,四个操翁源本地口音,还有两个操外地口音,桃花与寨的寨民很少有离寨十里以上的阅历,故而无法判断这两个非本地口音的人来自何方,不过看两个人的派头却是十足。¨k`e/n`k′a*n*s+h·u′.¢c¢o^m/
“站住,哪去?”
一个手持竹枪的半大小伙子忽地从树上跳下来拦在了木桥边,拦住了六个人的去路。枪尖前指,饱含敌意。
桃花与寨依山而建,地势险要,周围稍微平坦有水源的地方都修建作了梯田,寨子只好建于陡峭的山壁上,除了为了节约土地,也为了防御匪寇的方便,而在这大灾之年,不仅要防御匪寇,还要防备其他寨子的偷袭,大家都没有吃的,日子都艰难,严酷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果寨子不幸被人攻破了,财产、生命、尊严,一切的一切都将是别人的。
“这是干啥呢?”一个操外地口音的中年乞丐问当地的同伴。
那同伴摇摇头,疑惑地问手持竹签枪的老乡:“这是作甚呢,我们要走路去河源呢。”
“去河源?去河源干啥?”
手持竹签枪的小伙子十六七岁的年纪,皮肤光滑黝黑,塌鼻梁,方口,面相忠厚,身材矮壮,是桃花与寨赵氏族长赵上都的儿子,因为排行老末,小名老幺。赵上都可是乡里的大能人,年轻那会儿充公差去过一趟长安,足迹踏遍了大唐的壮丽山河,见闻广博,阅历丰厚,回乡后出言必称上都如何,因此得了个外号叫赵上都,至于他的真名,反而被人遗忘了。
相对绝大多数连县城都没去过的族人、乡党来说,赵上都的见识阅历自然高出一大截,故而在他三十多岁就被推选为桃花与寨寨主,四十岁被推举为赵氏族长,五十岁不到又被推举为半角乡的乡老,是个能与县令都说的上话的能人。而今他执掌桃花与已经二十余年了,德高望重,一言九鼎。
他的宝贝小儿子从小长就在别人羡慕的目光里长大,天性就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让他年仅十七岁就成为寨子里旗团的一员,并且还做了个小旗主,也就是六人小队的头目。
旗团是各山寨自行组建用来防御盗匪和野兽的民间组织,归属各村各寨,旗团的成员称之为旗兵,名为兵,却不持有武器,也不像土兵那样定时参加春秋两季集训,足不出乡,只在本乡内协助州县土兵缉拿盗贼。
旗兵只听命于各自的族长、寨主,而今桃花与寨的寨主虽然另有其人,但实权操纵在族长赵上都的手里,赵老幺称的上是桃花与寨的太子爷,而今在自己的地盘上,手持竹签枪,面对的又是几个外地乞丐,他就更加有自信了。
“没,没啥。”
乞丐目光闪烁,显然是有什么事在瞒着,此等伎俩怎么瞒得过睿智的老幺。
“没啥你挤眼干嘛,你肯定有事,说,去河源做甚。(`[看(_书¤屋§小{说?网%- )′免|)&费`÷阅#?读ˉ}”
眼看几个外地人不肯就范,老幺把两根手指并排放进嘴里,咻地打了个呼哨,霎那之间,小溪两岸的山林里呼啦啦冲出来十几号人,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郎,人人手持竹签枪,个个生活如龙虎。这里有三个小旗,三个小旗主,不过鉴于太子爷的身份贵重特殊,他俨然就是这三个小旗的总统领。
几个外地人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老幺洋洋得意。
“别,大王饶命,俺们都是穷苦人,身上没钱。”
“没钱,知道你们没钱,我问你们去河源干甚,再啰里八嗦不肯说,我就把你们当贼抓起来,统统丢尽水牢里去。”
“啊,俺说,俺说,求大王饶命。”
那个中年乞丐真是脓包,一吓就跪了,一跪就什么都说了,该说的不该说的全说了,譬如他姓甚名谁,家住何乡,家里几口人,父母叫什么,又无子女,夫妻是否和睦,家里有无产业,有无余财,为何离乡到此,去河源何干,统统说了,说了乱七八糟一大堆,听的老幺脑子直发胀。
“等等,等等,你说你们去河源吃救济粮?官府放粮了?我们怎么没听说呢,咱翁源没放粮吗?”
听说官府要放粮,一旁因为老乞丐啰里啰嗦而昏昏欲睡的一干少年顿时来了精神,官府放粮了,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呀,自入夏后,他们就饱受饥饿之苦,饥一顿饱一顿,先是一天两顿饭都改吃稀,入秋之后就改一天一顿稀饭,现在倒好,眼看着一天一顿饭都顾不上了。不光是桃花与寨,周边的几个寨子都一样。为了粮食,前两天鸡笼寨打了半江寨,半江寨地势险要,寨子没打下来,反而让清云寨把他们老家给抄了,一把火烧了房子,烈火熊熊十几里外都能看得见亮,都是几辈子的老交情,多少儿女亲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党,为了一口粮食就能把人往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东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