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七章 贪墨真相(1/2)
谈到此处,梁康眉间染上了愁绪,“淮东王造反,天下,要乱了。.微′趣·小*说? +首?发¢”
“为何这么说?您是觉得淮东王有胜算吗?”
“不,恰恰相反,我并不认为他能够推翻安平帝。但他既起了兵,那其他有野心的藩王都会想自己是不是也有机会去争一争那个皇位。”
梁染墨顺着祖父的话继续往下说,“安国一共有四个藩王,分别是封地在西南的英王,封地在淮东的淮东王,封地在东南的福王,还有封地在东北的辽王,如今淮东王反了,英王又陷在军饷案里,其他两位藩王都有争夺皇位的兵马,就看谁的决心更大了。”
“没错,淮东王从前错失了皇位,如今英王军饷案很可能就是一个针对英王设下的局,淮东王此时起兵,英王若在这时领兵北上拱卫京城,就会被人怀疑他是否有其他心思,会不会趁机反了。”
“那您看辽王和福王会不会回京护驾?”
“他们两位暂时会选择观望,也可能会选择回京,但是回京是否是为了护驾,那就不一定了。”
梁染墨听到此处恨不得大笑起来,安平帝坐上了皇位又怎么样,这一生还不是要殚精竭虑的维护自己的皇位,除了忌惮、防备什么都留不住。′k!a-n!s`h′u^c_h¢i,./c+o\m¢
“那您觉得镇北军会不会回来救驾呢?”
“这就要看镇北军到底是支持谁了。”
“镇北军由镇国公周永絮所掌,而周永絮又是英王的小舅子,镇国公府的选择确实很重要。”说到此处时,梁染墨又将话题不着痕迹的转向了她想知道的方向,“祖父,我发现这次的军饷案里面的水好像很深,英王才平定了西南,没想到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了贪墨军饷的嫌犯。”
梁康赞同的点点头,“染染,你看事情的视角越来越深入了,你已经能慢慢看清事情的本质了,一年不见你成长得很是迅速。你说得没错,这次十有八九是有人做局将英王拖下了水。”
梁染墨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开口问道:“为何您这么笃定呢?”
梁康听到梁染墨这么问时,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安平六年。
当时梁康刚刚封了一品太傅,前途一片大好,因着帝师的身份与三元及第的学识和出身,在朝中鲜少有人为难他。
但也是在那一年,发生了轰动朝野的宋氏贪墨案。
当时安平帝打算草草结案时,他认为应当找到定罪的证据后再结案比较好,于是曾上奏请求加派人手查找失踪的那批赈灾银,但没想到安平帝却驳回了他的奏章。?2?8\看?书/网, ?更′新*最¢快/
当他再次求见安平帝时,安平帝却私下里同他说,宋氏树大根深,这些年来在朝中结交了不少党羽、扶持了许多门生,再加上从前被查出来的科举舞弊案等等,天下寒门学子需要一个交代,灾民需要一个交代,因此树大根深的宋氏需要剪除,不然迟早有一天会威胁皇权。
他虽然知道世家过于强大时需要加以制衡,但安平帝没有证据却直接下旨将宋氏全族屠戮殆尽实在是太过狠辣绝情。要知道,丞相宋青然可是国丈,他的岳父啊!
“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安平六年的宋氏贪墨案。”
从梁康嘴里说出宋氏贪墨案时,梁染墨心头的恨意如海浪一般在翻涌,她掩在衣袖下的手攥得紧紧的,保养得秀气干净的指甲死死的扣着自己的掌心。
她是宋氏一族的亡魂,梁康是宋氏亡族的见证者。
梁染墨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压下心头的愤恨,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颤抖,“您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现在的英王就像当年的宋青然。当年的宋青然统领百官,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太盛。而英王平定西南或许在有心之人看来那就是功高盖主,只要有心之人稍稍挑拨,只要帝王的猜忌之心一旦发芽,那么这份猜忌就会像迎风就长的野草,再也控制不住了。”
“您是不是也觉得,”梁染墨说着顿了一下,直直地看着梁康,企图看清他的反应,“宋氏的覆灭是一场阴谋?”
梁康刚刚端起茶杯,听到梁染墨这么一问,端着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中,转头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孙女,他没想到自己一手培养长大的孙女对朝局已经有了这么深的敏锐度。他再开口时还有点感慨,“染染,你要是个男子就好了,你如今对局势的见解已经日进千里,你若是个男子,以后在朝中定有一番大作为!”
“祖父您也太看得起染染了!”见梁康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问题,梁染墨接着又问,“祖父,我有一个疑问藏在心里很多年了,您为何在安平七年毅然决然的选择致仕了呢?”
梁康看着梁染墨对此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便只好认真地回答了她的问题。
“宋氏的覆灭与我上奏请求致仕确有关联。其实你刚才问我,宋氏的覆灭是不是一场阴谋,我没有回答你,因为我觉得除了对错还关乎立场。”
梁染墨见梁康愿意给自己解答,她走上前伸手拿起了桌上的茶壶,亲手给梁康添了茶,“请祖父为我解惑。”
“安平七年,我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春山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