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7章完结(1/2)
乾隆帝话音刚落,纪晓岚不假思索,才思泉涌,念道:“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x¢7.0!0+t¢x?t′.,c-o`m′”谁知纪晓岚诗还没做完,白鹤早已越飞越远,在黄昏中化作天边一个黑点。和珅见纪晓岚又抢了自己的风头,早已心生醋意。见此情景立即不怀好意地道:“你看那鹤,现在明明是一只黑鹤,何来‘雪为衣’之说?”
乾隆帝知道这是和珅有意为难纪晓岚,他却有意试一试纪晓岚的应变能力,就饶有兴致地说:“和珅说的没错,现在确实是一只黑鹤。纪昀,你如何解释?”
纪晓岚也不恼怒:“皇上说的是,”说罢看了和珅一眼,接着吟道,“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曦之蓄墨池。”乾隆帝见纪晓岚果然文思机智,夸奖道:“纪昀不愧是我朝大才子,不但学识广博,而且心眼儿转得快、作诗巧妙。”
和珅偷鸡不成蚀把米,直恨得牙根疼。其实和珅《四书》、《五经》无不精熟,只是在纪晓岚面前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小?税*宅- ¨追¢罪.辛¢蟑!节?
乾隆帝有一次南巡到了镇江,群臣陪着乾隆帝游金山的江天寺。登到山顶,乾隆帝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一旁的和珅知道乾隆帝又想吟诗作对,于是道:“万岁爷才学过人,不如和群臣共乐,一起吟联作对吧!”乾隆正有此意,只见他远望长江景色,悠悠吟道:“长江好似砚池波。”乾隆不愧胸怀宽广,有帝王气魄,他以长江为砚池,这句诗既有诗意,又有文采。
众大臣纷纷赞叹不已,乾隆帝本人也自鸣得意。一旁的刘墉续道:“举起焦山当墨磨。”恰好不远处的焦山也是著名景色,碧波环抱,在万里长江之中,宛若砥柱中流,名字恰好带一“焦”字,这句诗把焦山比做墨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众人均暗中称赞。和珅当然不肯落于人后,四处一望,见东北方向有一座七层孤塔,于是道:“宝塔七层堪作笔,”乾隆大喜,称赞道:“这笔、墨、砚都有了,最后一句就差书写了,真是妙啊!”书写江山当然是皇帝的事,乾隆帝看到十五皇子永琰,有意让他来这最后一句点睛之笔。\如.雯¨枉_ -罪′辛·章\踕+庚-薪^快_
永琰才情不比乾隆刘墉,斟酌之间,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正好纪晓岚在一侧侍立,悄悄提醒了一句,永琰豁然开朗:“青天能写几行多。”这最后一句,虽显得有些随意,仿佛信手拈来,却最为气势磅礴。四句诗嵌入了文房四宝,众人齐声叫好。乾隆帝今日得此佳句,不觉十分惬意。
和珅这次总算没落下风,心情自然很好。他看到山顶的寺庙外有一照壁,知道皇上喜欢题词,于是提议道:“恭喜皇上得此佳句。不如在寺庙留下题词,让世人瞻仰墨宝,恩泽天下,岂不妙哉?”乾隆欣然同意,但一时拿不定主意留个什么字好。
纪晓岚上前说:“皇上今天在这里览此江天,不如用‘江天一览’四字。”乾隆一听,此四字气势磅礴,又非常贴切,就欣然同意了。不料乾隆因年高而一时笔误,将“览”字写成“监”字却没有发现。幸亏纪晓岚在一旁有意提醒,就对刘墉高声说:“览者,看也。”刘墉会意,也高声回答:“正是。高山览胜,实乃人生快事。”
乾隆立刻醒悟过来,当下又写了一个“览”字,写完后,众人更是齐声叫好。寺里的方丈千恩万谢,收下题词,后来专门在山顶建了一个石亭,让工匠将这御书的“江天一览”四个字刻成石碑,竖在亭内,供后人观赏。纪晓岚不仅文采飞扬,而且颇为了解人的心思,不愧为天下第一才子。
纪晓岚不仅才情高,而且喜好幽默,爱和大臣们开玩笑。有一次,纪晓岚与一位官员闲谈,此人脑门上长了个瘤子,纪晓岚就对他说:“你身为朝廷命官,要注意形象,应当赶快找大夫医治啊。”大臣道:“实不相瞒,四处求医就是不见效啊!”纪晓岚一脸认真地说:“我知道一位郎中,此人医术高明,绝非一般庸医可比。你多备好礼前去求教,定能成功除去此疾。”大臣连忙感谢纪晓岚的关心,第二天就带着厚礼急匆匆前去拜见。谁知那位郎中的脑袋上有颗比自己脑门上还大的瘤子,此官员这才知道被纪晓岚给戏弄了,只好苦笑而回。
纪晓岚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众人对其书法的追求也是趋之若鹜。有一次,和珅修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和珅全传:从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