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7章完结(1/2)
元代以前,杨家将故事中出现的女性只有佘太君和柴郡主。\r?u?w*e+n?5·.-o,r/g`在元代杂剧情节中,威武作战的杨门女将没有出场,直到明代后期的杂剧《三关记》,佘太君才开始出现在边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门女将”日渐增多,故事逐渐丰富。明代万历年间出版的《杨家府演义》,出现了“穆桂英擒六郎”、“宣娘化兵截路”、“十二寡妇征西”等章节。清代以后,戏剧繁盛,《佘赛花》、《天门阵》、《杨金花夺帅印》、《杨八娘游春》等戏剧广为传播,女英雄的身上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新中国建立后,按照剔除糟粕、推陈出新的原则,戏剧中杨门女将的故事,无论是思想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京剧《杨门女将》,豫剧《穆桂英挂帅》,河北梆子《辕门斩子》,扬剧《百岁挂帅》等,杨门女将的英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佘太君老谋深算、沉着刚毅,柴郡主深明大义、虑事周全,杨七娘爽快明朗、风风火火,穆桂英智勇双全、谋略过人……她们以特有的女性魅力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_鑫¨完?本/鰰.栈^ ¨免*肺-跃·独\
古人讲“豹死留皮”,杨家将故事演绎到明代,一个个悲壮感人的男将故事基本已成定型,杨令公血洒陈家谷,杨七郎乱箭穿心、杨六郎镇守三关、杨五郎出家五台山,杨四郎被招驸马等等……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已非常深入人心,没有多少突破的余地,但他们身后家眷们的故事是一片空白,还有很大的艺术发挥空间,要进一步塑造杨家将,只有在他们的家眷身上做文章。而杨家将若要演义成满门忠烈,杨门女将的登场势在必行,不得不发。
杨门女将可视作男将的后传。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战斗;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决不放弃……杨家将上下满门忠烈前仆后继、忠心报国,其精神可歌可泣。以她们为主角的《十二寡妇征西》、《百岁挂帅》、《杨门女将》是京剧、豫剧、晋剧等诸多剧种的看家戏。杨门女将的故事,千百年来常演常新、盛传不衰,是真正的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杨门女将的故事还引起了好莱坞的关注,他们在成功推出《花木兰》之后,有意谋划拍摄杨门女将。′r`a?x~s_w_.¢c!o-m,
但是,杨门男将的故事与历史相比都是半真半假、扑朔迷离,“杨门女将”就更是多为戏说。特别是十二寡妇,正史中连一点影子都没有。宋史《杨业传》收录杨业及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的传,并无一字提及女眷。倘若杨门女将确曾有过的话,那么专收“义妇节妇”之事迹的《列女传》当会记载,但遍查宋史《列女传》,共收近40名“奇女子”,她们没有一人出自杨门。
古代女子没什么地位,留名千古的多半是才女或美女,才女有自己的诗文留下来,而美女有别人的诗文为证。有时候民间传说太过风行,传说多了,传扬得久了,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真实,特别是以历史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往往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知。
在虚构艺术面前,历史反而被忽略了。杭州有雷峰塔,传说是白蛇娘娘的葬身之地。连云港有花果山,传说是孙悟空的故乡,这些都只是传说而已。
[1] 明代小说中称“八娘”,现代戏剧中称“八姐”。
第十二章 明代小说:故事中还有故事
明代是我国讲史、传奇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杨家将小说风行一时,风格突变,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情节,如杨家将保驾幽州的“替主赴难”、“六郎三擒孟良”以及“穆柯寨借降龙木”、“十二寡妇征西”等女将故事,这些情节的出现奠定了杨家将小说的完整结构,也给世人留下了众多疑问。
一 小说背后隐含的秘密
杨家将小说综合了史实、野史和民间传说,使杨家将故事得以定型。现今存世的明代杨家将小说有两种版本,《全像按鉴演义南北两宋志传》和《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两种版本都出现在万历年间(1573-1620年)。
《全像按鉴演义南北两宋志传》,由《南宋志传》和《北宋志传》两部分组成,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之前就已成型,共20卷100回。《北宋志传》是该书的后半部,单独成书,主要讲述杨家将故事。
《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刊印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简称《杨家府演义》,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拉长,一直写到杨家将第五代人物杨怀玉辞官,举家隐居太行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杨家将的历史真相》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