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章完结(1/2)
杨贵重(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后升任建雄军节度使,位高而权重。′微*趣/晓.说- ,哽?薪\最-全.他事业的鼎盛期应该出现在北汉,但他被历史记住的却是人生的最后几年。纵观杨业一生,他在北汉奋战了30多年,在北宋只有短短的7年。979年归宋时,杨业的年龄应该很大了,史书虽然没有明确,但可以依据史料推算出来。
杨贵重20岁到河东投奔刘崇,那时北汉尚未建立。刘崇947年出任后汉的河东节度使,951年建立北汉,杨业应该是在此期间跟随刘崇的。所以,979年归宋时,杨业的年龄应该在48至52岁之间。
关于“无敌”的来历,《宋史·杨业传》称,杨业在北汉“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可见“无敌”的称号是在北汉时获得的。杨业力保太原30年不失,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功绩,所以国人赞其“无敌”,这个“国人”当指北汉人民。
但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无敌”称号是杨业在北汉抗辽过程中获得的;还有人认为“无敌”是杨业归宋之后获得的。.d+a.s!u-a?n·w/a/n!g+.\n`e_t¨这都经不起推敲。
杨业归宋时已是50多岁的年纪了,他立什么战功,对谁无敌,史书都没能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史载杨业归宋后屡立战功,特别是在980年和982年的两次雁门关战役中,刀斩萧多罗,生擒李重海,辽军望之丧胆,“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因而称其为“杨无敌”。但这种说法有牵强附会之嫌,无非是想把杨业抗辽的功绩衬托得更显赫些。宋朝有那么多的有名上将,其功劳远在杨业之上,都没能被称为“无敌”,杨业因为一两次战役就获得“无敌”的称号,显然有悖常理。杨业在归宋前30多年的征杀中获得“无敌”声誉,更合于事理。
另一大疑问在于,杨业在北汉的主要工作是抗辽还是抗宋?据《辽史·耶律斜轸传》记载,杨业被擒之后,辽国大将耶律斜轸责问他,“汝与我国角胜30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继业但称死罪而已”。!看_书^屋~ \已¢发/布+醉_新?章-結.辽国大将所说的“角胜三十年”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曾被广泛用来证明杨业与辽对抗30多年,甚至有人据此认为,杨业被俘之后可能晚节不保。
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历史上,北汉是个只拥有12个州的小朝廷,控制山西晋中一带。为了生存,它采取了依赖契丹的策略,对契丹称臣称侄,是辽属保护国(契丹于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后又一度改回)。北汉初建时就联合五万辽兵攻打后周,力图收复中原,但没有成功,此后双方多有攻守。
宋朝建立之后,屡次进逼北汉,双方战端不断。960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火烧北汉的平遥县。968年7月,北汉发生重大变故,先是刘钧故去,养子刘继恩继位,接着刘继恩被供奉官侯霸荣所杀,刘继元继位。当时宋太祖已平定湖南、荆南和后蜀,他以为机会来了,暂时停止了“先南后北”的计划,率兵亲讨北汉。尽管当时北汉政局不稳,但在刘继业积极备战、契丹适时救援的情况下,宋军最后还是无功而返。
969年2月,宋太祖再次亲征北汉。为拿下太原,他使出了狠招,不惜决汾水灌太原,给当地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此次北征,很可能是宋太祖离成功最近的一次,他先是把太原变成一片汪洋,接着又派兵击败了契丹援军,随后下令水军载强弩攻城。太原看似一座孤城,内部也相当恐慌,但宋军围城四个月,犹如强弩之末,招数尽出,就是无法入太原半步。
当时,宋师屯兵甘草地中,正逢暑期大雨,士兵多染疾病。加上契丹欲再派援军的消息传来,宋军很是惊慌,不得已只好撤退,北汉军队乘势追击,大获全胜。
太祖亲征北汉时,朝中知名的将军几乎都到齐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北汉的守城之坚,套用一句现成的话说,那是“撼山易,撼太原城难”。此役,杨业就是太原城守将,并且曾率兵突击宋军。
宋史中有关杨业的记录,在其抗宋与抗辽时的表现判若两人,抗宋时不堪一击,抗辽时则智勇过人。历史关于杨业抗宋的记载很不全面,也很不可信,留下的大都是杨业吃败仗的情形。试想,如果杨业一败再败,宋军连战连胜,北汉怎么会迟迟拿不下来呢?很显然,杨业“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事迹被过滤掉了,剩下的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杨家将的历史真相》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