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战国杀 > 第84章完结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廉颇很清楚,秦军攻势凶猛,在上党地区疯狂蚕食,并不是在“围点打援”,赵军不可能复制十年前“阏与之战”的成功偷袭经验。,p^f′x·s¨s¨..c*o¨m?

那么,赵军应该怎么打?——廉颇的战术是长期对峙!

廉颇率领的赵军主力没有直奔上党,而是在长平停了下来,一面接纳上党难民入赵,一面修筑永备工事。

秦军在上党频频得手后,集中兵力向长平进攻。廉颇坚壁清野,带着赵军躲进工事里不出来。秦军在堡垒攻击战中虽有小胜,但一时间难以扩大战果,双方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秦、赵在长平短兵相接,赵军又小有损失,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坐不住了,准备“御驾亲征”。大臣楼昌制止了年轻君王冲动冒险的想法,认为应该以重金向秦国求和,这个意见也得到了平阳君赵豹的支持。另一位大臣虞卿则跳出来反对,说楼昌这是吃冷饭出馊主意!

奇怪了,诸侯列国之间征战,打不赢就求和,这样的事情在战国时期屡见不鲜,为什么说楼昌的提议是馊主意呢?

虞卿认为,能不能求和,关键要看秦国的战略意图。/我?得.书¢城~ ?埂+辛¨蕞¢筷¢如果秦国只是想占点地盘、捞点便宜,咱们大可搞“金钱、土地、美女换和平”。但是,以秦国目前不遗余力的态势,不把赵国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它是不会退兵的。在这种情况下,求和有个屁用?

求和不行,打又打不赢,岂不是只有等死?非也!虞卿的办法是:以重金向魏、楚求援!

想法很好,可是两国敢出兵吗?

在虞卿看来,这个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魏、楚两国收到重金,同意不同意出兵不要紧,至少能接纳赵国使臣,这就足够了。

赵国的使臣到魏、楚两国联络,必然会让秦昭王起疑心,以为诸侯各国又想玩“合纵抗秦”的把戏。虽然这些运动往往搞成“连鸡”,但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是能够对秦国起到牵制作用的。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合纵”成功,多国联军杀向函谷关,僵持在长平的秦军主力必然仓促回援,廉颇趁机从堡垒杀出来,秦军就要吃大亏。^墈!书~屋¨暁¢说¢蛧+ ?更¨芯,最,筷^

我们能够想到的局面,秦昭王当然也能想到。因此赵国使臣一旦联络魏、楚,他就得从长平撤军,防备“合纵”,赵国的危机也就解除了。

相比之下,虞卿的办法是最适当的,但是赵孝成王采纳了楼昌的建议。他的想法很简单:打我的是秦国,跟秦国求和不是来得更简单?何必到魏、楚去绕这么一大圈?

与平阳君、楼昌商议妥当之后,赵孝成王派郑朱前往秦国议和。

秦国的战略意图尚未达成,当然不会同意赵国的议和,郑朱只得无功而返。

长平阴云密布、大战在即!

但是,长平的工事修得很牢固,任凭秦军怎么叫阵,廉颇就是躲在里面不出来,秦军拿他没有办法。

要想引赵军主力出战,非拿掉廉颇这个“缩头乌龟”不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范雎玩起了“反间计”:派奸细前往邯郸大造舆论,说廉颇已经暗中与秦国联络,准备投降。

邯郸城谣言四起,赵孝成王紧急召集“御前会议”研究对策。会议首先讨论决定,将廉颇就地免职。那么,又派谁去接替廉颇的职务呢?

此时,另一位名将赵奢已经去世,赵孝成王将目光投向了赵奢的儿子赵括。

按史书的记载,范雎的“反间计”中,除了诬蔑廉颇通敌外,还有一个“秦军怕赵括”的谣言,赵孝成王轻信谣言,果然让赵括继任。

史书的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后来反对的人应该会说,这可能是敌方的“反间”,又摆出“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的道理来劝谏一番,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说辞。

实际上,赵孝成王任用赵括是有原因的,他的理由有两条:——赵括是名将之子,在那个“拼爹”的时代,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赵括自幼受家庭的熏陶,熟习兵法,有深厚的军事理论功底。

赵孝成王的提议,遭到两个人的激烈反对。

一个是病重中的蔺相如。

老蔺认为,赵括跟他爹没法比,虽然理论功底深厚,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但是缺乏实战经验,不懂变通,难以指挥这么关键的战役。

还有一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战国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