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章完结(1/2)
第一大污点是“杀妻求将”。?0_0′晓?税.蛧? +首,发,吴起本来是卫国人,后来在鲁国做将军。当时,齐国讨伐鲁国,鲁君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派颇具军事才能的吴起带兵御敌。但是,由于吴起的夫人是齐国人,这让鲁国人感到有些忧虑,担心这个齐国的女婿临阵放水。吴起为了能打这一仗,索性一刀就把老婆给抹了,以此证明自己与齐国毫无瓜葛。
结果,吴起如愿以偿地带兵出战,虽然大败齐国,却落下了“残忍”的骂名。
吴起带兵大败齐国后,鲁国那些别有用心的大臣担心吴起因战功受到封赏,地位超过自己,就集体到鲁君面前诋毁吴起,说他不惜用妻子的性命来保住自己的位置,还扯出了一件陈年往事,这就是吴起的第二大污点——“母死不奔丧”。
原来,青年时期的吴起年少轻狂、志向高远,一心想出将入相。到列国周游了一圈,吴起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回到故里,遭到众人的耻笑。吴起怒火中烧,一连杀了三十几个人,立下“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狠誓后,便逃之夭夭。!优!品·晓-说′罔! ¢已/发^布!罪*辛,章^結·
后来,吴起跟着曾参学艺时,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由于还没有实现“为卿相”的宏愿,吴起遵守誓言,没有回到卫国奔丧。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个连老母亲去世都不回去处理后事的人,曾参怎么能看得下去?于是,吴起被曾参一脚踹出师门。
基于这两大污点,鲁国的大臣们总结说:吴起就是一个“残忍薄行人”,如果鲁国继续收留并任用这样的人,不仅破坏了鲁国“尊周复礼”的高大形象,也不利于发展鲁、卫的睦邻友好关系。
——奸臣误国!吴起刚来鲁国的时候,怎么没人八卦这些闲篇?吴起刚出名,怎么全变狗仔队了?
在这些奸臣的怂恿下,耳根子软的鲁君将吴起“礼送出境”,拱手让给了魏国。
吴起的两大人生污点,早已在诸侯之间传得沸沸扬扬。`如.蚊?蛧_ _追~嶵,新!彰!节\因此,面对这个带着才能和诚意扑面而来的军事将领,求贤若渴的魏文侯拿不定主意。吴起能否为魏国效劳,关键就看李悝一句话了!
李悝忖思良久,对魏文侯说了一句话:“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
显然,李悝刻意回避了吴起的两大人生污点,而是避重就轻地说他“贪而好色”。更重要的是,李悝认为吴起的军事才能远远超过了司马穰苴。
李悝很会找参照物,这个司马穰苴是齐国的将军,曾经率齐军以少胜多,打败了晋、燕联军。凭此战功,司马穰苴做上了齐国的大司马。此后,田氏依靠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发展壮大,“日以益尊于齐”。田氏最后篡了齐,得益于司马穰苴军事思想的指引。魏氏也是走这条路出来的,自己送上门来的吴起不要,你还想要谁?
有些人就是为战争而生的,至少吴起是这样。
公元前413年,魏文侯听从了李悝的建议,任用吴起为将,并把他放到了战事频繁的河西一带。吴起到任后,魏国一举扭转了与秦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不利局面,冲破了秦国苦心经营多年的黄河防线。
吴起治兵,“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为了能够在河西地区取得更大战果,魏文侯以盐业收入作为专项经费,由吴起负责选拔和编练,组建了战斗力超群、后来威震天下的“武卒”。
毫不夸张地说,“武卒”的编练改变了古代军事斗争的历史。春秋时期的征伐,靠的是人多,你出两万,我就出五万。但吴起不这么看,他认为兵不在多,关键在治,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吴起首创了考选武卒的方法:士兵全副武装(甲胄、戈、剑),携拉力为十二石的大弩(约360公斤拉力),负箭矢50只,装三天的口粮,半日之内跑完一百里。凡是能够完成这种高强度、超极限考核的士兵,即被选为“武卒”。“武卒”享受的优惠政策是:免除全家的徭役和田赋宅租,按军功封赏爵位的级别也高于普通士兵。
兵源经过了严格的遴选,再加上吴起的残酷编练,“武卒”这支“特种部队”,理所当然地成为魏军的精锐,在战国初期的诸侯国军队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对于吴起这样的武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战国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