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完结(1/2)
公元前420年,卜子夏挂了,田子方、段干木继续担任魏斯的“炒作策划”。′p,a¨o¨p^a?o¨z*w~w_.-c/o,m+魏斯为了出道而炒作,史书中主要记载了两件事。
某一天,魏斯跟部下在一起喝酒,天下雨了,但兴高采烈的魏斯执意要出门。大家觉得奇怪,咱们在这里轻松加愉快,天又下起雨来,您老人家还到外面疯什么劲?魏斯说:“我跟虞人约好今天去打猎,虽然现在很享受,但不能爽约。”
看,魏斯多讲诚信啊!——胡扯!站不住脚!要去打猎还喝酒,一身酒气臭屁跟人约会,纯属找抽,还不如爽约。
某一年,韩氏心血来潮想打赵氏,担心自己打不赢,派人来拉魏氏入伙,魏斯打发来人说:“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后来,赵氏也心血来潮想打韩氏,担心自己打不赢,派人来拉魏氏入伙,魏斯如法炮制打发走了。当时,韩和赵的来使“皆怒而去”,但当他们从对方那里得知魏斯回绝的理由后,对魏国的仁义由衷佩服。从此以后,赵、韩“皆朝于魏”,魏氏“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d·a¨n_g′y`u′e`d?u`._c¢o¢m′
看,魏斯多讲仁义啊!——瞎扯!漏洞百出!既然是兄弟之国,是谁在公元前410年跳过赵氏的地盘打中山的?再说了,赵、韩两家你想揍我、我想揍你,怎么还能互通消息?即便是互通消息,要八卦的事情很多,怎么可能把魏斯的话津津乐道,帮着往魏家脸上贴金?
史书的结论更是扯,明明魏斯当年是趁着赵无恤挂掉,才取代赵家做老大的。要是“仁义”就能让魏氏做三晋群主,那还打哪门子仗,让孔老夫子做天子不就得了?
事实证明,魏斯除了喜欢炒作,还是一个好显摆的人,但在田子方的面前碰了钉子。
某一天,魏斯跟田子方一起喝酒听音乐。魏斯突然放下酒杯,说伴奏的钟声不协调,左边高了一些。田子方笑了,魏斯就问你笑什么?田子方回答说:“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也就是说,国君该做的是统御臣属、治理天下,而不是成为审其细微的音乐家,那叫“不务正业”。^y¢e`x,i?a′k-e·.?c!o^m¨到这还没完,田子方又借题发挥,危言耸听地把卫懿公、晋灵公这些“不务正业”导致亡国的反面教材翻出来说教。
儒家真的特别喜欢扯,美其名曰“谨其微”、“防微杜渐”,这道理是没错,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背离“过犹不及”的信条,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你说人家魏斯显摆一下自己对音乐的造诣,就遭到你田子方一顿数落,还拿亡国相威胁,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好在魏斯比较大度,又需要儒家来炒作,要是遇到个暴躁一点的,早把你一脚踹到门外去了。
从这个例子来看,儒家在战国时期没有市场,除了本身的理论体系不合时宜以外,传播者缺乏变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孔子说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但儒家后人这些拙劣的推销员游说列国,基本上都是干巴巴的教条。诸侯们又不考研,谁吃饱了撑的,天天上政治课?
话说回来,尽管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但有田子方、段干木的品牌效应和完美策划,魏斯还是很愉快的。
炒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炒得连自己都相信了。魏斯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仁君,不过还是想在群臣面前“确认”一下。
公元前410年,魏斯讨伐中山,将抢来的地盘封给了儿子魏击。前面已经说了,其实这是魏斯难以实现对赵氏的“月牙形”包围,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魏斯觉得这件事情也可以拿出来炒作一下,让群臣给自己颂出一个“仁君”来。
有一天开会,魏斯就问大家:“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啊?”能在朝堂混,大家都是聪明人,所以异口同声地拍马屁,说他是“仁君”,只差手握《魏斯语录》喊“万岁”了。可是,愣头青任座偏偏要煞一下风景,当众反驳道:“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也就是说,不把中山封给自己的兄弟,而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直接封给自己的儿子,这么自私的人算哪门子的仁君?
被任座呛了的魏斯,表情很尴尬,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魏斯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样不看场合的人,顿时怒火中烧。君主很生气,后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战国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