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普鲁士之战 > 第34章完结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激战几乎令守军的实力消耗殆尽。^微\趣\小^说~ _首^发-第7装甲师剩下的兵力只比一个团稍多些,而另外两个师,“大德意志”师和第58步兵师,可用的兵力只有编制实力的40%。双方随即展开阵地战。德国人构设了大量掩体,并以第7装甲师的黑豹坦克临时充当火炮;他们的穿甲弹较为缺乏,但高爆弹的补给却很充裕。四辆坦克被部署在一道反斜面上,朝苏军所在的腹地开炮轰击。心存怀疑的炮兵观测员被要求检查炮弹的落点,结果,黑豹坦克75毫米主炮的射程和精确度令他们惊讶不已。苏军士兵对这种火炮心生畏惧,因为其炮口初速远远高于传统火炮,这就意味着炮弹袭来时不会发出警告性的尖啸。这使德国人得以利用这一特点打击某些特殊目标:

通过截获的无线电通讯获悉(本来要一个星期后才有可能获知),俄国人要在我们防线前方的一座仓库里为英勇的前线士兵举行一场授勋仪式,截获的电文中甚至包括举行仪式的时间。

第二天,几个炮兵连展开炮击,但并未专门瞄准那个位置。直到最后一刻才集中炮火将那座仓库炸平。他们的授勋仪式甚至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优*品~暁?说^徃′ ·埂,辛^最!快¨这个例子说明了敌人在无线电通讯方面的粗心大意。[20]

此时的“库尔兰”集团军群完全依赖海上交通线获得补给。里加附近波罗的海岛屿的丢失,打破了德国人阻挡苏军红旗舰队潜艇的反潜屏障,但对德国海上运输的大部分攻击来自苏军的飞机。多年来,德国人的海上运输遭受的压力一直很小,但现在却日益增加。1944年前八个月,德国在波罗的海东部总共损失了17艘船只,共计31 000吨;而在剩下的四个月里,总计122 000吨的53艘船只被击沉,主要是因为遭到空袭。[21]

将第58步兵师从里加运至梅梅尔的“燧发枪手”号是一艘运输船,此后,这艘船在各个海岸间来回穿梭,将补给物资送入梅梅尔,再把伤员运离。11月19日,她驶离皮劳(Pillau),船上搭载着250名士兵,大多是结束休假返回前线的人员。在一艘护卫舰的掩护下,“燧发枪手”号在夜间驶向梅梅尔,但次日清晨糟糕的能见度使她无法辨认出进入港口的航道。′如~雯_徃^ /首¢发?船上一名来自梅梅尔的士兵走上船桥说,根据他掌握的知识和他看见的海岸判断,他们已经驶过梅梅尔。船长下令立即转向外海,以免遭到苏军炮兵连的轰击,这些炮兵连就驻扎在梅梅尔的北部海岸。就在这时,海岸被炮口的闪烁照亮,苏军炮手们瞄准“燧发枪手”号开炮射击。在持续不断的炮击下,轮船迅速失去动力,沿着海岸朝北面慢慢漂去。船上的三艘救生艇尽可能多地搭载着人员,剩下的人寻找着救生衣和其他逃生手段,苏军飞机也赶来展开攻击,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燧发枪手”号迅速沉没,这时,苏军战斗机将注意力转向几艘救生艇。一艘已经消失,第二艘被飞机击沉。第三艘也遭到反复攻击,但却幸免于难,在那名来自梅梅尔的士兵的指挥下,船上的人划了一天一夜,这才到达里堡。但对救生艇上这些筋疲力尽者(还有两名妇女)来说,他们的磨难并未结束,大浪使它撞上码头后发生倾覆。10个人在冰冷的海水中被淹死,只有13人生还。[22]

交战双方开始削减他们在梅梅尔登陆场及其周边的力量。德国第7装甲师在10月底奉命撤离,随后离开的是“大德意志”师,该师将被改编为一个装甲军。接替他们的是第95步兵师,10月初,这个师一直在苏军进攻的南部边缘奋战,已穿过拉格尼特(Ragnit)后撤。经过极为短暂的休整,该师疲惫不堪的士兵们被派往这座满目苍夷的海岸城市,接掌了该城的北部防御,而第58步兵师守卫着南部边缘。尽管担心苏联红军利用冬季跨过城市周围冰冻的河流,但梅梅尔周边没有再次爆发大规模激战,1945年1月,这座城市终于被疏散。

在苏军看来,对梅梅尔的攻势实现了他们的主要目标,即,隔断“北方”集团军群。但由于预备力量不足,无法对梅梅尔两侧出现的机会加以有效利用;北面,贝泽尔将军的第4装甲师实施“攻势防御”也对德军稳定其防线作出了贡献。苏军对梅梅尔这座城市的进攻也遭到失败,并招致大批人员伤亡。在苏联人看来,鉴于德军在1944年遭受的败绩,有理由相信德军防线无法承受一连串猛烈的打击。但梅梅尔的顽强防御迅速打消了此类观点。

* * *

[1]E·哈达莫夫斯基,《前进中的世界史》,第344页

[2]J·埃里克森,《通往柏林之路》,第225页

[3]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将彼得·马雷舍夫的突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普鲁士之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