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章完结(1/2)
“黑豹”是德国人针对T-34开发的新型坦克,至少在装甲、火力和机动性方面能与后者相抗衡。+b\q′z~w?w·._n\e·t?但与T-34这个对手不同,“黑豹”是一款结构复杂的战车,需要经常加以维护。工程问题延误了这款坦克在1943年的大批量列装,甚至到1944年,它还是容易发生故障。但“黑豹”受到车组人员的喜爱,坦克上配备的75毫米主炮,比四号坦克上的主炮威力更大,能够应对遭遇到的任何一款坦克。
装甲团仅仅是德军装甲师作战力量中的一部分。每个装甲师还辖有两个装甲掷弹兵团,每个团由两个营组成。到1944年,这些部队中,至少有半数搭乘着半履带车,另外还有他们的支援性武器。这些营往往遭受到较重的伤亡,这也导致了相当大的人员流动性。在各个层面,从军官到军士再到普通士兵,随着战争的持续,其素质令人担忧;面对不断被消耗的人力资源,部队运行良好所需要的团队精神和密切合作已无法维系。
除了坦克和步兵单位,装甲师也辖有一个完整的炮兵团,配备的多是自行火炮。′辛+丸,本`鉮_栈? !已?发?布_最?歆?漳·节′师里还有一个反坦克营。反坦克猎兵们通常为师里的装甲掷弹兵提供直接支援,但随着战争的持续,他们也经常被“借给”邻近的步兵师,为对方提供深受欢迎的援助。装甲师并不喜欢这种做法,因为这使他们的实力被削弱,“借兵”往往发生在他们急需所有火力的时候。
装甲师里还有一个战斗工兵营和一个侦察营。侦察营最初是充当师里的耳目,配有轻型装甲车和一小批搭乘半履带车的步兵。但随着战争的延续,装甲侦察营经常发现他们不得不长时间守住孤立的阵地,直到援兵赶到为止。因此,他们配备的火力越来越强大,1944年时,许多装甲侦察营拥有100多辆汽车,有的还配备了威力强大的75毫米反坦克炮,完全能作为一个独立战斗群投入使用。
截至1944年秋季,一连串失败已给德国军队造成难以弥补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军方高级将领们在年初时就已经很清楚,这么长的防线很难守住。!0^0*小`税`枉¨ _无+错,内~容!但在“巴格拉季昂”攻势和另外几场灾难造成损失后,再加上抵御西线盟军需要的部队越来越多(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胜利令德军损失了40余万人),守住目前的防线已变得毫无可能。他们认为,唯一的办法是让“北方”集团军群撤出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赶往东普鲁士边境。这就可以腾出兵力,加强其他地段的防线。
但在希特勒看来,这样做无疑要放弃许多领土。他已在7月中旬宣布过,德国会“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波罗的海诸国。他认为,这种做法是出于政治和战略理由。首先,芬兰仍是德国的盟友,撤出波罗的海国家可能会导致芬兰背弃德国。其次,波罗的海国家,特别是拉脱维亚,许多人在武装党卫队里服役,失去这批人会严重削弱德国的抵抗能力。最后一点,坚守北部领土非常重要,日后可以以此为跳板,对俄国人发动进攻。实际上,尽管德国军队继续留在波罗的海国家,但芬兰还是在当年10月脱离了轴心国。3个波罗的海武装党卫队师是德国武装力量中很小的一部分,为了区区3个师而将26个德国师留在波罗的海国家,这种主张极其荒谬。至于日后对敌人发动进攻,至少在大多数高级将领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东线南方的战况同样如此,苏联红军一路势如破竹。德国“北乌克兰”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被逐出苏联国土,8月23日,罗马尼亚向苏联投降。罗马尼亚的投降对德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个国家不仅为东线南方战场提供了大批兵力,更重要的是,它是德国获取石油的主要来源。没有了这种供应,燃料短缺问题迅速变得紧迫起来。
尽管防线得到恢复,但据守防线的各个师实力大不如前。装甲师仍有理由将自己视为一支精锐部队,但步兵师根本无法从夏季的灾难性损失中得到恢复。1944年底,一个典型的步兵师由三个掷弹兵团组成,外加一个炮兵团。另外,师里可能还辖有一个反坦克猎兵营。但从战斗力看,这些步兵师远不如一年前德军部队那般顽强。多年战事耗尽了他们的实力,征召来的补充兵根本无法承受东线的残酷战斗。这些步兵师拥有的反坦克火力,在战争初期就很薄弱,而以1944年的标准看,则是完全无法胜任。苏联红军沿着相同的路线,以机械化程度更高的部队对德国人发起了“闪电战”。苏军的机动性,再加上他们配备着大批战车,使得缺乏反坦克火力的德军几乎无法实施防御。
1944年夏季的另一起事件对德国国防军未来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月20日,克劳斯·申克&mi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普鲁士之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