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1章完结(1/2)
在这方面,历史学家特别推崇绘画作品的描绘。?y\o,u¨p/i^n,x,s~w..,c*o?m*德国经过“三十年战争”后满目疮痍,人烟荒芜的景象跃然纸上。今天,任何报刊文章都难以反映战争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只消看一下1940年波兰的状况,就足以证实这个看法。
一般的规律是:在政府软弱无能时,思想精神界则十分活跃。如果有人在干旱的东非草原上旅行过,就一定会记得,当他突然看到在金合欢树簇中,一道金色光束照耀下,一朵小红花似乎在看不见的春天力量催促下嫣然绽开时,那种惊讶和欢乐的心情。在这狰狞的岁月中,也有两朵奇异的花朵含苞欲放,它们代表了受迫害的逃亡者,其声名大大超过迫害他们的权势人物。这两位都是革命家和人文主义者,他们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创造业绩,不受形势的左右,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科迈尼奥斯(1592—1671),这位德国最伟大的教书匠,本是捷克人,犹如艾拉斯姆斯,通过自己事业而成为德国人。~x/w+b!b′o¢o?k_..c/o`m,他是新教徒,被迫从德国南部逃往波兰。后来又被召至伦敦,正值伦敦发生克伦威尔革命,在一位荷兰商人帮助下,逃到了瑞典。法特把他送到南喀尔巴阡山,后又返回波兰。但是他的住房在一片大火中烧毁,他失去了所有财产,再次逃亡荷兰。此时他已年逾花甲。这位伟大的流亡者在往返于六个国家的逃亡生活中,不断传播称之为“泛知识”(Pansophy)的思想和来源于大自然和文学的百科知识。他主要致力于研究语言和直观教育法,在战火纷飞的枪炮声中,他把欧洲青年从冷酷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使上百万人受益匪浅,但是人们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这个时代的另一个崇高的精神是全体德意志人的,这种精神从来也没有面对迫害而屈服过。
约翰·开普勒(1571—1630)生活在战争的年代,是一位空想家和数学家。但他远不是只埋首于自己书堆里的人,他经常遭到政治迫害和人身攻击。他是个早产儿,先天体质虚弱,父母经常吵架,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残。.k!a~n`s\h`u+g,u?a?n′._c!o?m¨父亲是施瓦本一家小客店老板,经常像对待小伙计一样对他拳打脚踢。最后由于他考取了奖学金才得以进入大学。他一有空就在附近教堂做些杂役,以弥补收入之不足。他后来制作历书,以预测准确而获得格拉茨市立学校“数学兼品行讲师”的职位。旋即因积极从事新教活动被学校赶走,此时他应当时最伟大的天文学家第谷·布莱赫的邀请,去布拉格协助制作新的天文图表。不久第谷逝世,他给开普勒留下他积累20年的资料。
一度曾因是新教徒而遭到天主教迫害的开普勒,后来像一个世纪前的哥白尼一样遭到迫害,这是因为他在天文学上的发现,得出背离《圣经》的结论。不过,当所有的新教官员被驱逐出奥地利时,开普勒却幸免于难。这并不是他从事研究的成果,而是心神不安的皇帝鲁道夫,需要他作为星相家留在身旁。虽然其他诸侯经常求教于他,他并没有因而发财或获得安静,后来终于由于进一步的迫害而逃亡巴伐利亚。他在一份辞去星相家职务的报告中说,他这个不受拘束的天文学之子,从未领到过工资,还要赡养年迈贤明的母亲。尽管生活在拮据之中,可是他还拒绝到英国或意大利去。他说:“只要德国不嫌弃我,我将永远忠于德国。我生为德国人,在德国长大,我只希望在有德意志风俗,充满自由思想的王国中生活。”在德国思想史上很少见到如此崇高出类拔萃的语言,似乎要为那些由于缺乏精神自由而被放逐和受苦的成千名德国人赎罪。
开普勒在流亡过程中发现了三条定律,后来由牛顿进一步完善,并且以开普勒为命名。三个新发现为哥白尼的理论补充了科学基础,为第谷·布莱赫的数学天文学补充了物理天文学部分。开普勒的望远镜强度不高,只有今天看歌剧用的望远镜的度数。因而他获得的成就更是令人敬佩,莱布尼茨盛赞开普勒为“无与伦比”的人,这是无可厚非的。
开普勒不同于其他的皇家天文学家,在于他同时又是位诗人和神秘主义者。这与他的学者身份不但不抵触,而且非常吻合,正是这一点,表明他是地地道道的德国人。他比伽利略更为热忱,他深深地沉浸在天体音乐之中,通过观察天体的运行,他奠定了自己关于宇宙的观点。他似乎是处在宗教斗争的中心,以德国人特有的想象力,结合数学进行探索,他实际上是代表一个具有象征性的实体。以哥白尼的标准衡量,俗人开普勒是相当虔诚的。他曾经希望用专门的篇章来证明他的前人的观点与《圣经》是完全一致的,但当他的作品付印时,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骚动,他将这一篇章抽了下来。
开普勒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其探索的精神超过哥白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