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 > 第4章完结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第二卷 教义的斗争从路德到开普勒(1500—1650)

第三卷 国家与精神的分裂从大选帝侯到歌德(1650—1800)

第四卷 世界公民及民族主义分子从贝多芬到俾斯麦(1800—1890)

第五卷 衰落从威廉二世到希特勒(1890—1940)

楔子

恺撒和阿里欧维斯图斯——日耳曼首领在讲话——威胁和背信弃义

晨曦从一座山丘从广阔的平原后面徐徐升起。-6′妖`墈*书,旺- ?冕^费-越^犊?两支外表和服饰迥异的马队从山的两侧同时向山头挺进。一支队伍穿着革制盔甲,无袖的古罗马束腰外衣。战士肩上披的军氅随着马蹄声在空中抖动。他们头戴青铜军盔,一缕缕又黑又长的头发在军盔下随风飘荡。战士们人人身佩一把阔剑,背负护身圆盾,右手紧抓着缰绳和长矛。另一支队伍身上紧裹着兽皮外衣,头上戴着用牡鹿或野牛的皮革做成的帽子。从这些兽皮帽檐下散落出金黄色卷曲的长发,兽皮帽也就是他们的头盔了。_躌*4?墈!书\ ?蕞,芯.璋+劫^庚~鑫\筷¢他们身上佩的剑比较长和窄,其中很多人还另戴着一把弯形的匕首。他们的长矛用来戳刺似乎比投掷更合适。

走在这两支队伍前面的是他们的首领,穿着与他们的部下同样的衣服,不过色彩更为绚丽鲜艳。他们各由一名扛举着旗徽的传令骑兵引路。一边举着的是一块刻着SPQR四个大字的鹰盾;另一边举着的是一面粗糙的旗帜,上面画着一只看上去像个公牛头的动物形象。他们在离山顶数百步的斜坡上停了下来,传令兵过来接受命令。发出来的命令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然后,两个司令官离开队伍,各带数十名卫兵向山上走去。不一会儿,他们在山顶见了面,互相致意,但并未下马。

这两个人就是罗马的恺撒和条顿的阿里欧维斯图斯。事情发生在命运之河——莱茵河以西数英里的高卢地区,今天则称为米卢斯的地方。时间是公元前58年。两千多年来,就在这里,沿着他们的足迹发生过多次战争和战役。但在当时,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他们还是先礼后兵,首先寻求和平的途径。¢x?x~s/s\y*q′.·c_o^m,

这两个人,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彼此并不陌生;相互听到过对方的大量传闻。今天同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罗马长官恺撒第一次到高卢来,来此的目的是为了和比他先来一步的征服者商量分享这块土地的。阿里欧维斯图斯则曾以帮助受苦的高卢族为由,通过易北河和奥德河向西跨过莱茵河,捷足先登,征服了那时可能还是自由的部落,并与遥远的罗马缔结了条约。罗马元老院对此耿耿于怀,曾设想以封授和恩赐的办法来战胜和控制这个北方陌生的野蛮民族。对于这个以掠夺闻名的条顿族,罗马人早有所闻,并对它相当恐惧不安。但今天,恺撒是以世界强国的名义到高卢的,他不能对被条顿赶出了家园的奥杜伊的抱怨叫屈充耳不闻。

恺撒大理石塑像

恺撒(前100—前44年),古罗马共和国领袖和军事统帅。恺撒征战一生,多谋善断,具有不同凡响的高超的战略眼光。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为西方许多著名军事统帅所效仿,对西方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恺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人,被誉为“无冕之王”。虽然罗马的第一顶皇冠没有戴在他的头上,但他的丰功伟业和对罗马的贡献比后来的任何一位罗马皇帝都更加值得罗马人尊重。

当天在这座山上两个人说的话,恺撒相当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记住,阿里欧维斯图斯!”恺撒开始说,“我和我们的元老院已经给了你一切特权,我们承认你为国王,接受你为罗马人民和国家的朋友,这是很少人能得到的荣誉。但是你要知道,奥杜伊也是罗马的盟友。不要对他们发动战争。不要反对他们的盟邦。把他们的人质放回去。即使你说不服你的部下退到莱茵河那边去,至少要保证不进高卢来。”(Caesar:Bellum Callicum第一卷四十三章。——原作者注)

对于这位罗马人的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和讲话,阿里欧维斯图斯怒不可遏,他跨在马鞍上给予了回答。根据恺撒的记录,这番“不正面的回答要求,而是更多地强调自己的功绩”的讲话,显然是事先准备好的。他说道:

并不是我自己想越过莱茵河,是高卢人恳求我来给他们帮助的,为了他们,我和我的战士不得不弃乡离土!也不是我首先发动战争反对高卢人,而是他们先反对我!根据他们的自愿,他们不能拒绝,迄今还一直向我献纳贡金!感谢罗马人对我的友谊,但如果这种友谊影响了我的权益,那我必须抛弃它。的确,我带领了条顿人来到了高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