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少室山(1/3)
好书推荐:
“大伙!要下雨了,赶紧收衣服!”少林寺里,一个小和尚呼喊着师兄弟,顶着狂风冲到院子里去收晾晒的僧衣。`s,w¨k~x¨s_w/.,c~o^m¨
其他的师兄弟还没来得及赶到院子里,暴雨已经倾盆而下,小和尚抱着大家的衣服冲回僧房,已经被淋了个落汤鸡。“哈哈哈!”众人看着他的狼狈样,纷纷起哄,小和尚看着自己的样子,也不由得笑了出来。“来来来,把衣服脱了把,一会到柴房去生火把衣服和你都烤烤干!”有两个师兄弟凑上来,帮小和尚褪下僧衣,擦干光头。小和尚抬起头,正是李乐山。三年过去了,乐山不再是那个瘦弱的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精壮的少年。光头无法掩饰他清秀的面庞,一身肌肉也正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在这少室山中快速的成长。嵩山,乃五岳之中,天地之中,天下之中。司马迁曾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少室山,主峰为嵩山最高,九顶莲花,一枝独秀。北魏时,天竺僧人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到洛阳始传禅宗,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得名“少林寺”。少林寺自从十三棍僧帮助太宗皇帝创立基业之后,已经被朝廷封为护国禅寺,再经过这一两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在江湖和庙堂都有着巨大影响的势力,方圆百里,香火鼎盛。少林寺分为上三院和下三院。上三院分别是禅、武、礼。其中『禅』是专门研究佛法的僧人组织,其中的有为高僧有不少成为了朝廷的护国法师,甚至参与朝政。而『武』顾名思义是少林的顶梁柱也就是武僧和少林的精粹武学都集中在这里。『礼』是类似管理的机构,寺庙内所有的开支、工程、人员调度等等都归礼部管理,虽然表面看上去和少林的禅宗和武学都无关,但却是最肥的差使。而朝廷中的很多大员也都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进少林上三房,为将来攀龙附凤做好准备。下三院分别是俗、护、役。『俗』是指少林收纳的俗家弟子,因为少林的名声日盛,想要通过少林扬名立万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很多富商巨贾纷纷花钱将子弟送入少林做俗家弟子。不过俗家弟子在少林不能超过三年,当然也就学不到甚么高深的武功,但是这些人大多是沽名钓誉,并不在乎真才实学。『护』指的是僧兵或者说护院,大多是一些有潜质的青年弟子练习些基本的武功,充当看门护院的职责。『役』则是负责挑水砍柴、伙房菜园、打扫庭院的工作,是少林寺收留普通百姓的栖身之所。下三院的佼佼者也有机会入选上三院,只是机会寥寥。上三院、下三院共六院,每院各十六房,共九十六房,每房人数不等,多至二三百人,少的也有二三十人,整个少林寺僧众不下五千人,可谓规模空前。¤6~1=)看3书=={网?§} ×μ首??×发¨果然如王维所说,并不是人人都进得了少林寺,即便有王维的行书,但乐山最初也只是在『役院』干些挑水扫地的杂活。因为人勤快,又有些武功底子,颇得师傅的喜爱。两年之后,经过一番筛选,被选入了『武院』,习一些浅显的功夫。『武院』有两个小和尚和乐山年纪相仿,意气相投,一个叫安仁执,一个叫颜季明。三个人剃度之后的法号分别为:圆通、圆空、圆志。颜季明的阿爷是魏州的员外,花了钱让儿子来学些本事。原本做俗家弟子即可,可是颜季明是个笃诚之人,不愿学那些皮毛的功夫,这才剃度进了『武院』。安仁执从不曾谈及过家事,只说自己是胡人,想多练些中原的武学,有朝一日能够光宗耀祖。乐山在『役院』打杂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个小和尚叫圆敬,圆敬不喜习武,却对佛经佛理非常的精通,很快被选入了上三院的『禅院』。乐山和圆敬交好,加上圆空和圆志,四个人虽然出身不同,环境不同,小小的心灵却在每日的磨练中走到了一起,结为兄弟。每日除了操练一些基本的武功之外,听经颂禅也是必修的功课,一转眼三年过去了,乐山渐渐开始明白,母亲让自己来少林寺的目的其实并不是学习甚么《易筋经》、《洗髓经》,而是让自己通过禅宗的学习平静心态,忘记仇恨。然而母亲可能没有想到,如今的少林寺已经不是她想象的那样是一个修心的所在,而是一个名利混杂的大染缸。少林寺的每一个人都各怀心思,各有所图,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在这里要嘛往上爬,要嘛被踩在脚下。少林寺不仅没有能够成为乐山修身的净土,反而让他见识到了更多的权谋和残酷。就这么过了几年,这一日,三年一次的达摩堂选拔考试再次到来。武院十六房,每房百十来人,共二千人,先由各房师傅从本房挑选出三人参加考试,共四十八人。初试由这四十八人捉对比试,输者淘汰,剩余二十四人参加第二轮复试,复试选题每年不同,最终只能有三人入可以选达摩堂。入选了达摩堂才有机会研习少林寺最高深的武功,所有人都跃跃欲试,竞争可谓激烈。圆通、圆空、圆志三人武功和人品都很出众,是本房师傅的得意弟子,被师傅推荐参加选拔之后,首轮就轻松的战胜了各自对手,携手面对更大的挑战。今年复试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九月青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