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2章 东北的油龙(1/2)
1978年冬,大庆至大连输油管线伴行铁路
寒风裹挟着细雪,抽打在齐振国的脸上。,p^f′x·s¨s¨..c*o¨m?他蹲在铁轨旁,手指抚过钢轨内侧那道诡异的锈蚀痕迹——像被某种酸液啃噬出的沟壑,蜿蜒如蛇形。身后,一列满载原油的\"油龙\"专列正缓缓驶过,黑褐色的油罐在阳光下泛着油腻的光泽。
\"这是今年第三次了。\"工务段长老刘踢了踢轨枕下的黑色结晶,\"原油泄漏腐蚀钢轨,可上头说运输任务不能停。\"
齐振国捏起一块结晶,指尖立刻传来灼烧般的刺痛。这种带着硫磺味的黑色物质,与他在攀枝花见过的钒钛矿渣有七分相似,却多了种令人不安的黏稠感。
\"齐工,您看这个。\"技术员小张递来一份被油污浸透的值班日志,1976年的记录页上,有人用红笔画了个奇怪的符号:?(闪电)穿过油罐的简笔画。
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哨声。一个满身油污的工人狂奔而来:\"3号泵站又漏了!这次是往大连的军用专列!\"
泵站抢修现场
齐振国踩着及膝的积雪走向泄漏点。原油从破裂的阀门喷涌而出,在严寒中凝结成诡异的黑色藤蔓状,缠绕在铁轨和枕木上。更奇怪的是——泄漏点周围的雪地竟蒸腾着热气,仿佛地下有团火在燃烧。
\"这不对劲。\"老刘抹了把胡子上的冰碴,\"原油不会融化积雪,除非......\"
\"除非混入了别的东西。\"齐振国用钢钎挑起一团黑色物质,突然发现里面闪烁着细小的金属颗粒——在阳光下呈现诡异的蓝紫色。/?小??×说§:C%¤M*S¢D| @首?}发&
泵站墙上的电话突然响起。值班员接听后脸色大变:\"调度室命令,立即清理现场,一小时后有特别列车通过!\"
齐振国望向铁轨延伸的方向。在满地黑油与白雪的混沌中,钢轨上的锈蚀痕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大连方向蔓延。
夜,工务段资料室
台灯下,齐振国翻检着泛黄的《苏联输油管线技术规范》。书中\"防腐措施\"章节被整页撕去,但残留的纸缘上还能看见父亲熟悉的笔迹:\"含硫量超标时,须添加......\"后半句被墨水涂死了。
门轴发出细微的吱呀声。老刘闪身进来,怀里揣着个用油布包着的铁盒:\"从苏联专家旧宿舍找到的。\"
盒里是几页发脆的俄文笔记,夹杂着父亲的中文批注。最关键的一页上画着输油管与铁路的交叉示意图,标注着:\"钒催化剂可中和硫腐蚀,但会引发次生反应......\"
批注最后被钢笔狠狠划破,只能辨认出几个字:\"当心静电......\"
窗外,一列没有灯光的油罐车悄无声息地滑过夜空。
1978年冬,大庆炼油厂实验室
通风橱里的烧瓶冒着诡异的蓝紫色烟雾。齐振国戴着橡胶手套,将黑色结晶放入离心机,机器立刻发出不正常的嗡鸣——这种密度远超普通原油残渣。?5¨4,看\书¨ ^更-新+最.全·
\"化验结果出来了。\"技术员小张递来报告单,手指在\"钒含量\"一栏微微发抖,\"是正常值的170倍...而且含有未知有机化合物。\"
报告单边缘粘着张便签:\"1975年7月,攀枝花钒钛矿试验样本对比\"。两种物质的色谱图几乎重合,只是东北样本多了道突兀的波峰。
窗外突然传来刺耳的刹车声。齐振国迅速将报告塞进《毛主席语录》,正好看见军代表老雷带着两个士兵闯进厂区。他们手里拎着的不是枪,而是...静电检测仪?
秘密档案室
老刘用撬棍撬开生锈的通风管道:\"从这里进。\"
管道里积着厚厚的黑色粉尘,每爬一步都腾起带着硫磺味的烟雾。齐振国的袖口擦过管壁,立刻腐蚀出蜂窝状的孔洞——和铁轨上的伤痕一模一样。
档案室角落里,一台老式苏制电报机下压着本工作日志。翻开1949年的记录,父亲的字迹突然跃入眼帘:
\"日伪遗留的炼油设备中发现钒基催化剂...疑似用于航空燃油提纯...警告:与铁轨接触会产生电化学腐蚀\"
日志最后一页贴着张模糊的照片:年轻的父亲站在满铁实验室里,背后是标着\"绝密\"的巨型反应釜。照片边缘,有个穿日军制服的人正在笔记本上记录什么——那本子的皮革封面,与齐振国在坦赞铁路见过的姆布吉药囊如出一辙。
夜探储油区
齐振国和小张翻过铁丝网时,月光正照在那些巨型油罐上。罐体表面的防腐漆大面积剥落,露出底下奇怪的刻痕——不是锈蚀,而是某种有规律的纹路,像极了非洲部落的驱邪符号。
\"看这个!\"小张用手电照向输油管接口。法兰盘上卡着半块铜制铭牌,日文依稀可辨:\"关东军第七燃料厂...航空燃油特殊添加剂...\"
突然,所有油罐的计量表同时开始疯狂旋转。齐振国感到后颈汗毛竖起——这是强烈静电场的征兆。他猛地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钢轨上的家族》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