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章 枕木下的家书(1/2)
第一章:铁轨下的油纸包
宣统三年冬,川汉铁路夔门段的枕木缝隙里,渗着未干的血迹。!s¨a!n¨y¢e\w\u-./o/r·g-
齐远山趴在冰冷的铁轨上,指尖抠进碎石路基,指甲缝里立刻塞满混着硫磺味的煤渣。三天前,赵尔丰的新军在这里枪杀了最后一批不肯撤离的保路工人,尸体被草草掩埋在道砟之下。此刻,他正借着检修的名义,寻找遇难者留下的最后讯息。
\"这里......\"
沈红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轻得像枕木间的风。她手中的银簪挑开一根松动枕木,露出底下油纸包裹的方正物件。油纸已经泛黄,边缘用蜡封得严严实实,表面还粘着半片干枯的梧桐叶——是江南特有的树种。
齐远山小心拆开油纸。里面是本《川汉铁路股东名册》,扉页夹着张照片:一个穿长衫的年轻人站在\"保路同志会\"横幅下,背后是燃烧的英国国旗。照片背面题着\"儿远志于成都,光绪三十三年冬\"。
\"林秀才的遗物。\"沈红英的指尖抚过名册上密密麻麻的红圈,\"每个画圈的,都是被赵尔丰灭门的股东......\"
突然,远处传来蒸汽机车的轰鸣。阿果从了望塔跃下,腰间的银鞘短刀在雪地里划出凌厉的弧线:\"巡道车!英国人!\"
三人刚躲进隧道,一列装甲巡道车就喷着黑烟驶过。车窗里,威廉姆斯的金丝眼镜反射着冷光,他手中正把玩着一枚青铜道钉——正是古蜀国隧道里失踪的文物!
第二章:家书中的密码
废弃的扳道房里,煤油灯将《股东名册》照得半透明。?£精+武¢{小±|1说2网`e ?最a¥新.×章a节:更\新/?¢快;.
齐远山用硝酸试纸轻擦名册内页,纸张上渐渐显出淡绿色的字迹——是林秀才用明矾水写的密信:\"......施典章熔川钱八万贯,所得铜斤尽数售与日本三井洋行......\"字迹在写到\"每斤得银四分,而报账一钱\"时突然变得潦草,最后几个字几乎力透纸背:\"枕木下尚有......\"
\"看这里。\"沈红英将名册对着灯光。某些页码的装订线格外粗,拆开后,里面竟是川汉铁路公司的空白股票!每张股票水印处都印着太阳轮图案,与龙骨坡青铜隧道里的纹饰一模一样。
阿果突然推开窗,风雪卷进一张残破的《蜀报》。报纸角落刊登着英国领事的声明:\"川汉铁路所经古墓出土文物,依条约应由大英博物馆收藏\"。配图正是威廉姆斯在夔门隧道口展示青铜器的照片。
齐远山猛地合上名册。封底内衬的牛皮纸上,有人用血画了幅简易地图——红线从成都延伸到汉口,沿途七个站点被朱砂圈出,旁边标注着\"铜三十万斤硫磺两千担\"等字样。最下方的血字已经模糊:\"凡我川人,掘枕木......\"
窗外传来狼嚎般的汽笛声。新军的运兵列车正驶向武昌方向,车厢缝隙里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在雪地上拖出长长的血痕。
第三章:雪夜掘轨
腊月初八的夔门,风雪大得能埋住整列火车。.d.n\s+g/o^m~.~n*e?t~
齐远山跪在铁轨旁,钢钎撬开第七根枕木时,虎口已经震裂出血。沈红英在望风,她的油纸伞上积了厚厚一层雪,远看像座移动的坟茔。阿果的彝刀不时闪过寒光,刀尖挑起的每块碎石都仔细检查。
\"找到了!\"
钢钎突然撞上金属物件。齐远山刨开冻土,挖出个生锈的铁盒,盒盖上\"江南制造局\"的铭文还依稀可辨。盒里整整齐齐码着十二封家书,每封都署着不同日期,最早的一封竟是光绪二十九年!
第一封信的宣纸已经发脆:\"......父见字如晤,儿今抵成都,铁路公司强征祠堂地,祖坟遗骨尽抛江中......\"信纸背面用针孔刺出川汉铁路初版路线图,与后来实际施工的走向偏差了整整二十里。
第五封信里夹着张烧焦的股票:\"......施总收支令熔族中铜佛百尊充股金,今兑付不及三成......\"信纸边缘还粘着几粒铜渣,齐远山用试纸一测,立刻显出硫磺反应。
最震撼的是最后一封信,写于宣统三年秋:\"......儿决意死谏,已将真相藏于......\"后面的字被血迹模糊,但信封里还装着张微型照片:赵尔丰与英国领事在签《川藏铁路密约》,背景地图上,西藏的某个矿脉被红笔圈了三次。
风雪中突然传来\"咔嗒\"声。阿果的彝刀抵住一个黑影的咽喉——竟是个十来岁的报童!孩子冻僵的手里攥着今天的《申报》,头版刊登着:\"武昌新军起义,革命党占领汉口\"。
第四章:血写的股东会
成都岳府街的川汉铁路公司旧址,如今贴满了\"清剿乱党\"的告示。
齐远山扮作风水先生混进大楼,罗盘指针在档案室门口剧烈抖动——墙里埋着铁柜!撬开装饰用的雕花板后,露出个德国造的保险箱,转盘锁孔周围满是刮痕,显然有人急于打开它。
沈红英从发髻取出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钢轨上的家族》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