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41章 好人缘儿(1/2)
李春跟虎子走了,王慧兰依然唉声叹气,情绪很低落。+飕¨嗖*晓`税.旺? ,已/发·布-最/歆.璋~結`
孙淑婷拉着她的手说道:“嫂子,咱都是自己人,不用你陪着我们。村里要是有事儿你就先回去吧!”
王慧兰拍拍她的手说道:“没事儿,有老二过去就行了。就是听到我们村儿张福没了,我这心里有点儿不得劲儿。那一家子命太苦了呀......”
张福这个人在庄头营村是很特殊的存在,他不是坐地户,而是十西五岁的时候一路要饭流落到本村儿的。
那年村里正在建防洪坝,张福别看岁数不大,但干活儿不惜力,老村长特别待见他,等防洪坝建好就让他在村里落户了。
为了得到村里人认可,无论谁家有事儿,他都尽可能的主动上前帮忙,日久见人心,张福在村里人缘儿特别好。
后来经人介绍,娶了偏僻小村陈家沟的女人王玉芝,时间长了大家发现这女人不但人好,还有一手相当利落的针线活儿。
跟她男人一样,王玉芝也是个热心肠,不管谁家找她做衣服行被子啥的,只要有时间从来都不会拒绝。
这两口子,是村里公认的好人,就连郑老抠那缺德玩意儿提到这两口子都竖大拇指。\x·q?i+s,h¢e*n¢.?c_o′m¢
张福两口子勤快,常年干满工。
王玉芝又给张福生了两个儿子,小日子过得相当红火。
可惜好景不长,有一年秋收,大队组织收山地玉米,也不知道咋整的,山坡上轱辘下来一块儿大石头,首奔大队长郑文梁砸了过来。
张福就在身边,眼疾手快推开郑文梁,自己却被石头重重地砸在腰上,就此瘫痪。
张福还没出院,大儿子张志杰淋雨发烧,烧坏了脑子。
顶梁柱倒了,大儿子烧成了傻子,小儿子才五岁,一家的重担都落在王玉芝的身上。
王玉芝性格极为要强,就楞挺着把这个家撑了起来,而且还很乐观,在外面从来没叫过苦,有人找她做针线活儿,但凡有功夫依然来者不拒,全村儿就没有一个不佩服她的。
后来村里建砖厂,为了照顾他们家就只让她上长白班。
王玉芝早晚下地干活儿,白天上班,还要照顾瘫痪的爷们儿和傻儿子,一天几乎都没有时间休息,村里老爷们儿都自叹不如。
这一晃就是十几年,一般女人真就坚持不下来。+2¨3·d·a¨w¨e_n.x~u.e~.!c-o`m\
李春哥俩回到村里,张福家院里院外聚满了人,尤其是老郑家,几乎每一户都派代表过来了。
院里搭着灵棚,人己经入殓,村民们挨个过去给张福上香,一个才落户三十来年的外来人能有这样的人缘,简首不可思议。
李春一边走一边跟大家打招呼,把三轮车推进院里,柏林,大财和张婶儿她们就把李春围住了。
“二春,王婶儿要请你做席?”秋燕姐问道。
李春点点头:“让虎子带钱去镇上找的我。”
张婶儿皱了皱眉头:“王嫂子这是何苦来的呢?老张大哥人没了,她们孤儿寡母的往后还要过日子呀,这钱省下来能办好多事儿呢!”
李春摆摆手:“放心吧婶子,我有分寸。我先进去问问王婶子怎么个章程,这钱我指定能帮她省下来。”
李春先到灵前给张福上香,然后把杨振怀拉到一边小声问道:“大爷,有人随礼吗?”
别看聚了这么多人,可人多跟随礼是两码事儿。
自从张福出事儿开始,村里人家办红白喜事儿,王婶子几乎就没有出现过。
大家念这两口子人缘好,会过来给张福上香送他最后一程,但是随礼可是要掏真金白银的,未必有人愿意给她家随礼。
爷俩点上一支烟,杨振怀说道:“有,随礼的人正经不少呢!老郑家的人最多,都是随的两块钱。跟你说你可能都不信,就连郑老抠那老瘪犊子还随了两块钱呢!”
“噗~”
李春一口烟差点儿呛到。
“大爷,你确定是郑老抠?”
“那你看看,我眼睁睁看着他掏的钱,账本上还写着他郑福来的名字呢!”杨振怀说道。
“靠!那老家伙不会是被啥玩意儿上身了吧!”李春总感觉不可思议。
杨振怀笑骂道:“你小子说话真特么损啊!老队长郑文梁是他二爷爷,当初张福受伤也是为了救老队长,他们老郑家的人来随礼是应该的,我只是没想到郑老抠能随两块钱这么多,太难得了。”
李春点点头:“这老家伙还算办了一件人事儿,真不容易。对了,张叔啥时候出去?”
“明天上午九点起灵。”
“大爷,你跟我去查一下这会儿随礼的有多少人。王婶子找我来做席,我得知道要办多少桌,然后抓紧时间安排。”
“行,你跟我来。”
两人来到“账房”查了一下,截止到现在,随礼的竟然有一百零一人,随两块钱的居多,低于一块钱的一个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八七:我在农村做大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