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2章 阿纯(3/3)
少新鞋能让他们走得远些。
便利店增设夜间送药服务的第三个月,阿纯的银行卡余额第一次突破六位数。那天她正在给养老院筛选护工,王姐敲着她的显示器笑:“张院长要的不是会翻身擦澡的,是能听老太太讲抗美援朝故事的。你推荐的那个退休教师,每月给你返点不少吧?”
“不是返点,是感谢费。” 阿纯纠正道,指尖划过屏幕上 “耐心” 二字。养老院的护工流动性向来大,年轻人嫌老人脾气怪,中年人又嫌工资低。直到她想起社区活动室那个总带着收音机的李老师 —— 退休前教历史的,最擅长把枯燥的年代讲成故事。
王姐没接话,从抽屉里抽出张烫金请柬:“开发区要建亲子乐园,老板想找个懂教育的运营总监。你手里那个海归博士,总说怀才不遇,正好派上用场。” 她用指甲在 “年薪五十万” 上划了道痕,“记住,财富是解决问题的副产品。你帮博士摆脱了啃老的尴尬,帮老板堵住了家长投诉的漏洞,钱自然就来了。”
阿纯第一次见到那位海归博士时,他正蹲在人才市场的台阶上啃面包,西装袖口磨得发亮。“我研究的是儿童心理学,可他们只招能陪孩子玩滑梯的。” 他把博士证塞进阿纯手里,纸张边缘卷得像朵枯萎的花。
“亲子乐园缺个‘成长规划师’。” 阿纯盯着他衬衫第二颗歪掉的纽扣,“你不用陪玩,就给每个孩子做性格测试,告诉家长‘您家孩子适合学围棋’‘您家孩子是舞蹈苗子’。家长觉得花钱买了专业建议,老板能顺便推销兴趣班 —— 这不比单纯看孩子高级?”
博士的眼睛亮得像被点燃的酒精棉。他入职那天特意烫了头发,却在剪彩仪式上被气球爆炸声吓了一跳,下意识躲到柱子后面 —— 阿纯忽然想起李哥说的拆迁户保安,他们总把业主的快递盒码得整整齐齐,仿佛那是战场上的弹药箱。
“本性这东西,藏不住的。” 李哥在庆功宴上喝多了,搂着阿纯的肩膀往窗外指,“你看那片新盖的楼,开发商愁卖不出去,我就给他们招了批‘看房托’。都是些退休大爷大妈,每天在售楼处喝茶聊天,真买家一来就说‘这地段好,我儿子都订了三套’。你猜怎么着?大爷大妈们私下里还比谁拉来的真客户多,就为了争开发商给的米面油 —— 这不就是哄着过日子吗?”
阿纯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忽然明白王姐说的 “一小撮人哄人过日子” 是什么意思。开发商是造奶嘴的,她是递奶嘴的,而那些买房的、找工作的、送药的,不过是嗷嗷待哺的需求本身。上个月她帮一家奶茶店设计 “第二杯半价” 的活动,其实就是利用人怕吃亏的心理;给失眠的程序员推荐夜间图书馆的兼职,不过是看穿了他们既想赚钱又想安静的矛盾。
“阿纯姐,这个月的销冠又是你!” 小张抱着奖杯闯进来,打断了她的思绪。水晶奖杯在阳光下折射出刺眼的光,照得她想起刚入职时那个连微波炉都抢不到的自己。茶水间里,新实习生正在给她泡枸杞茶,动作笨拙得像只学飞的鸟。
手机震了震,是养老院张院长的短信:“李老师把 8 床的抗战老兵哄得肯吃饭了,家属想请你吃饭。” 阿纯回了个笑脸,点开另一条消息 —— 那位糖尿病患者的女儿发来照片,小姑娘举着满分试卷,背景里是亮着 “24 小时送药” 灯牌的便利店。
她翻开那本快被翻烂的《道德经》,某页被批注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是王姐的笔迹:“治大国若烹小鲜,治人心若熬浓汤 —— 火候到了,再硬的骨头也能炖软。” 窗外的月光落在 “烹” 字上,像滴刚凝成的蜡油。
亲子乐园开业那天,阿纯站在旋转木马旁,看着海归博士给孩子们发测试表,看着安徽姑娘带着客户试驾新款 suv,看着便利店的送货员提着药箱往小区跑。李哥说得对,红脖子穿了新鞋还是红脖子,但他们走的路宽了;博士躲气球的样子还是没变,但他终于能用专业知识换面包了。
王姐走过来递她一杯香槟:“下个月总公司要调人,我推荐了你。” 她的指甲涂着酒红色的指甲油,在杯沿上划出浅浅的痕,“记住,世界就是个供需循环的戏台。有人负责哭,有人负责递纸巾;有人饿了要奶吃,有人就该把奶瓶递过去。别觉得哄人掉价,能让大家都有饭吃,才是真本事。”
烟花在夜空中炸开时,阿纯忽然想起老家的集市。卖菜的大婶总把蔫了的青菜绑在新鲜的菜上卖,买肉的大爷会多给块骨头让你觉得占了便宜 —— 原来从村口的小摊到城市的写字楼,游戏规则从来没变过。她举起酒杯,对着漫天星火笑了。毕竟,能让嗷嗷待哺的人有奶吃,让有奶的人不浪费,这本身就是场值得认真玩下去的游戏。
不想错过《黑中介的那些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