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0章 芽语承灯(1/2)
日头爬过祠堂飞檐时,王婶已带着几个妇人把供桌擦得锃亮。_h*o?n`g\t\e·x?s~..c~o~m/粗陶碗里的槐蜜粥飘着甜香,新摘的槐花在青瓷盘里堆成小山,连去年晒在梁上的槐蜜饯都被翻了出来,琥珀色的蜜块在阳光下泛着润光。
"阿姐,你看这供品!"虎子踮脚够下房梁上的红绸,"我娘说,这是你太奶奶当年镇水时用的,要铺在供桌前。"他手忙脚乱地抖开红绸,却见绸角绣着朵褪色的槐花,针脚歪歪扭扭,倒像出自小丫头之手。
小荷望着红绸上的旧花,忽然想起昨夜意识里的画面:安梅婆婆年轻时跪在老槐树下,怀里抱着个穿红肚兜的小女娃——该是她太奶奶。婆婆一边绣着帕子,一边哼着童谣:"槐花白,槐花香,槐根扎在龙脊梁;龙抬头,雨茫茫,槐花护着小村庄。"
"阿姐!"虎子突然拽她袖子,"槐远家的姐姐要摆供啦!"
穿墨绿衫子的姑娘已把木片供在供桌中央,旁边压着张黄纸,上面是她清瘦的字迹:"镇水棺新契,槐氏第三十七代守陵人槐月敬立。"她抬头时,眼尾还带着泪,"我爹说,这木片是他在地宫石壁缝里抠出来的,刻着'丙申年,槐花落,新契生'。`微?趣_小+税~ ?无`错?内+容?"
王婶把槐蜜粥舀进粗陶碗,第一碗放在供桌最前端:"该先敬树灵。"第二碗推给小荷,"再敬守陵人。"第三碗却捧给虎子,"最后敬咱们村的小勇士——昨夜你举着火把跑前跑后,比大人还利索!"
虎子的脸涨得通红,低头扒拉着碗里的粥,嘴角却沾着槐花蜜。小荷望着供桌上腾起的白汽,恍惚看见三百年前的少女也在摆供:陶碗里盛着野果,黄纸上画着歪扭的符,供桌前跪着穿绛红旗袍的安梅婆婆,怀里抱着个啼哭的女娃。
"起香。"槐月轻声说。
小荷接过三炷香,指尖刚碰到香灰,便觉掌心的淡金纹路微微发烫。香头刚点着,便有细碎的光从香灰里浮起来,像一群金色的小蝴蝶,绕着老槐树的新芽打转。最顶端那朵鎏金嫩芽突然绽开,落出粒更大的种子,"叮"地掉在供桌中央,竟是块裹着蜜的槐花糖。
"这是......"
"阿婆的槐花糖!"虎子突然喊,"我小时候偷吃过,就是这个味儿!"
王婶抹了把泪,从围裙兜里摸出个玻璃罐,"我就说没扔!前年收拾阿婆屋子,在梁上掏到的,都硬成石头了。¢鸿*特¢晓.说\王· `追,蕞!薪/璋\结?"她掰下一块,放进小荷手里,"阿婆说,这糖是用灾年最后一把槐花熬的,要等槐花再开三回,给最该甜的人吃。"
小荷含着糖,甜津津的味道漫开,竟真真切切看见三百年前的画面:饥荒年,安梅婆婆把最后半升米熬成粥,自己啃着树皮;少女把槐花糖塞进她手里,说:"阿婆吃,我吃树皮。"婆婆笑着抹泪,把糖掰成两半,"咱们一人一半,等灾年过了,让槐树给咱结甜津津的果子。"
"阿姐!"虎子指着老槐树,"芽上有字!"
所有人抬头。最顶端的新芽不知何时舒展成片小叶子,叶尖上凝着的水珠里,竟映着几个淡金色的字:"丙申年,槐花再开,守陵人归。"水珠"啪嗒"落进供桌的陶碗,溅起的水纹里,又浮出另一行字:"三百年因果,今日得续。"
山风掠过,带来清越的铃响。小荷摸出发间的玉簪,见簪头的缠枝槐纹正泛着微光,和供桌上的木片、老槐树的金脉遥相呼应。她忽然想起昨夜父亲的声音:"记住,槐花开了,就回家。"此刻,东边山坳的方向,似乎正有细碎的脚步声传来。
"是爹!"虎子突然蹦起来,"我听见我娘说,山路上有背药篓的人!"
话音未落,山道上果然走来个穿灰布衫的男人,背篓里装着草药,走路时腰板挺得笔直。他走到近前,小荷看清他的脸——竟是失踪半年的父亲!他眼角添了些细纹,可眉梢眼角都是笑,"我就说,槐花开了,该回家了。"
小荷扑进父亲怀里,闻着他身上熟悉的草药香,眼泪把他的灰布衫洇湿了好大一片。父亲摸着她掌心的淡金纹路,轻声说:"我在地宫看见镇水棺醒了,根须扎进了阴阳缝。你做得很好。"
"那......"小荷抽着鼻子,"你看见槐远了吗?"
父亲指了指东边:"他带着地宫的人来帮忙修祠堂了。说要把镇水棺的根须引到地宫的灵泉里,往后两地的槐树都能连成一片。"他蹲下来,帮虎子理了理歪掉的衣领,"虎子也大了,往后要和小荷一起守着这棵树。"
"我不怕!"虎子挺了挺胸膛,"我还能举火把,还能挖野菜,还能......"他突然压低声音,"还能帮阿姐藏槐花糖!"
众人哄笑起来。王婶把最后几碗槐蜜粥端给修祠堂的村民,老人们坐在老槐树下唠嗑,孩子们追着槐芽跑,把槐花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新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像极了昨夜镇水棺裂缝里漏下的星子。
暮色渐浓时,小荷和父亲坐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暗夜之龙》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