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316(1/1)
有隔热用的竹垫子、竹托盘、竹筷筒、竹帘子, 甚至连盛面饼和脆豆的盘子,都是姜姀手作的。/小!说+C\M+S* ,追¨最*新+章\节?
但凡那些不粉、不汤的吃食,都用竹盘、竹碗来装,妥妥的一号广告位。
小果、与哥儿、霜霜站在门前迎宾。都身着大红毛边短褙子,扎一对双丫髻,上头系红绦。一个个面粉肤白,胖乎乎惹人怜爱。
好些个路过的娘子,见了他们仨,一面向在旁看着的宋老爷子道“老爷子好福气”,一面忍不住上手掐一把孩子们圆鼓鼓的腮边。
这时三个小娃娃便齐声道:“欢迎欢迎,客人慢用。”
等人出来,又道:“客人好走,下回再来。”
跟仨年画娃娃似的,靠贩卖可爱,也给食肆吸引了不少客流。
姜姀的铺子开在后堂。
签完转租的契书,再等赵牙人那边的准许开店手续办完,她便寻人改了改后屋的装潢。!2,y,u,e¨d\u..-c.o?m!将原本的卧房改成了两隔间,一间给孙叔夫妻俩,一间添两张窄床,中间用苇帘隔开,给孙喜和孙乐两姊妹睡。
这四位就是先前从赵牙人那处领回来的篾匠一家。
当初赵牙人领姜姀同他们相见时,这一家四口还不长这个样呢。到牙行问过才知,孙叔一家子此前在北境陈州过活。靠着祖传的手艺吃饭,日子也还算过得去。
后来夜半被人惊醒,竟是敌军一夜之间连破三城,祸及自家所在的连州,赶紧收拾了家中细软,带老婆孩子往南边赶。
可惜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批流民过境,围堵他们所乘的驴车,哄抢了他们身上所有的干粮银钱。自此一家子身无分文,被迫和流民一起,徒步往南边迁徙。
昏天黑地地走了两月余,终于走到南面水乡。女儿孙喜实在饿得不行,看见村子里一户人家院门大敞,院外墙边有一只肥鸡,正高挺着脖颈走来走去。+6\k.a!n?s¨h\u,._c¢o/m+
一时间头脑发昏,没顾上家人的拦阻,冲了过去。
姜姀也是后来才知道。孙喜就是陈秀花摔倒致偏瘫一事的始作俑者。宋衍从陈四郎那里听说这事时,孙喜他们已经在被送去官府的路上了。
因陈秀花大闹山间一事,宋衍和陈四郎不打不相识。在这乡野之地,一个善颂诗词,一个善题画作,都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反倒格外惺惺相惜。
所以当时宋衍提出,以四幅大瑨山水替孙叔一家子赎命时,陈四郎当场便答应了。也是这事儿闹出来以后,陈二郎才被气到急火攻心成了歪嘴。
许是觉得自家这弟弟书读得不成,又考不上科举,却生得一副文人脑子,总觉得自个儿高人一等,满嘴礼义孝悌,却频频做出不忠不孝不义的荒唐事,几次三番害了家里。
姜姀顾不上旁人家的事,只在得知这件事的始末后,去陈四郎处,以在县城开店不便为由,退了孩子们的学钱。
最后还是请宋老爷子帮忙,让他以过来人的眼光,在县城里物色了一名人品、道德、性子、学识都稳定的夫子,将三个孩子转到了他那里。
至于宋衍和陈四郎的交情……
宋衍道:“用画赎人一事,我本以为他不会答应,只是随口说说罢了。那日我身上揣了不少银钱,本打算先叫孙叔一家子道歉,再给银钱赔偿。为的是让他们在官府少吃些苦头,出来后无病无伤,还能做竹编就行。没想到陈四郎竟不要我的银钱,只要那四幅画卷,还当场将人推给了我,显得那叫一个深明大义。我便也看清了他的人品,日后少来往就是。”
但今日新店开张,陈四郎也来捧场了。姜姀便请李秀婉煮了一碗招牌爆鱼鳝丝浇头面给他,还帮他付了银钱。该有的礼数得有,至于深交,还是算了吧。
除了改造卧房,姜姀还在院墙上开出一扇侧门。因这间铺子是边间,东侧有条巷子可通车马。这样到时竹子运进运出,做好的竹编搬进搬出,就不会和李秀婉店里的人流打架了。
她还做了个小小的木牌子,刻上“姜记竹编铺”的店名,挂在侧边门上。这样日后有路熟不想吃饭的客人,就不用从前头李秀婉的食肆穿了。
至于后宅的堂屋,也就是古时候的会客厅,姜姀在这里,打了几个与钱掌柜那边差不多样式的货柜。都是上半截开敞,用来当货品的展台,下半截安了柜门用以存货。
除开卧房、灶房、茅房和被货柜占去的地方,其余的都是姜姀的“办公空间”。不下雨时,她和兰英婶还有孙婶、孙喜、孙乐,就坐在院子里边晒太阳边做竹编。
不过她想在这方青砖石院子的上头,做一个阳雨双遮的棚子。很快就要到梅雨季,等雨季一过就是酷暑。等到时太阳毒起来,坐在户外做竹编,怕是得热得中暑。
与钱掌的“日后长期合作”也达成了。因着铺子里人手增多,姜姀这边除了给钱掌柜定期供货,还能余下不少时间给自己的铺子做展品。
半个
不想错过《竹编娘子种田日常》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