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还以尊严的岁月(1/2)
“之前和先生说过,我己经有办法,看来要提前行动了。”
赢辰安自信地说道。
古代生产兵器的匠作向来都是各国争抢的重要人力资源,可是身份地位与他们的贡献并不匹配,导致很少人愿意去做工匠,所以人数较少。
如《续文献通考》载:“国初,各卫所设军匠,原额各色人匠九千二百余名,分两班,定西季成造”,如此庞大的大明也仅有九千多工匠。
“看来世子己经想好如何做了?”
张星文好奇地问道。
“既然增量困难,那就只能在存量上做功夫了。”
赢辰安双手背负,笑着道:“等有了足够的存量,咱们再想办法扩大增量。”
额……
王凌云与张星文对视了一眼,只是感觉有些拗口,不知道赢辰安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生,明日起以秦军名义发布《大秦广纳海内匠作诏令》,吸引圣州各封国工匠来秦。”
赢辰安认真道:“天下没有人比我更懂‘抢人’了。”
……
翌日。
秦国崇川郡突然以秦军名义发布了《大秦广纳海内匠作诏令》,并以极快的速度向秦国境内所有地方张贴,其中言辞恳切,彰显了秦国海纳百川、吸引人才的诚心和决心。
开篇第一句就写道,“辰安尝闻‘大禹铸九鼎而天下归心,先王重兵戈而威加海内’,是故匠作之技,可铸万年邦本;百工之能,可兴鼎盛王业。”
此时,崇川郡大街小巷都聚满了人,纷纷看着这篇诏令。
“你们看,竟然是世子亲口说的。”
有个工匠激动地说道。
“世子说我们也可以成就鼎盛王业啊。”
很多工匠甚至都眼眶湿润起来,放眼全天下,还有什么比这个评价更高的吗?
曾经那些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瞧不起他们,视他们为所谓“下里巴人”,将他们世代传承的手艺贬低为“奇淫巧技”,可是他们的世子给了他们足够的尊严,大秦的鼎盛王业也是在他们手里兴起。
“后面还说了什么?”
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问道。
“后面写的都是大白话,我读一遍给你们听。”
有个识字的工匠说道:“一是求贤若渴,凡是有过生产军器经验的工匠,只要在三个月内赶到秦国‘首川道’巴中城,选入秦国匠作监,即可获银十两以便安置。”
“二是厚礼相待,分为田宅、月俸、徭役、亲眷等诸多部分,‘田宅’篇说到‘首川道’总督府己经在巴中城内为所有工匠准备了专门的住房,并且还有十亩良田,只要在匠作监工作满三年,住房和田产都是你的了。”
“‘月俸’篇说到每月俸银不低于……县令?”
所有人都惊呼起来,根本没想到秦国会如此重视他们,竟然让他们有如此高的待遇。
“‘徭役’篇说的是工匠全家免徭役,‘亲眷’篇说到若是有子女,可免费入官学。”
“我还没有说完,世子说如果你带过来一个成熟的工匠,也赏银十两。”
最后的结语是“到巴中去,到秦国去,到最需要你们的地方去。”
等到他念完诏令,很多工匠都是泣不成声。
“难为世子如此看得起我们,就算冲着世子这颗诚心,我也要追随世子。”
“世子将我们的妻儿老小都想到了,咱们若是还无动于衷,那就对不起世子了。”
“我还有很多师弟在中陆,今日回家便写信让他们过来,至少秦国是把我们当县令看的。”
突然,不知是谁突然高举手臂,喊道:“到巴中去,到秦国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到巴中去,到秦国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到巴中去,到秦国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
所有人都高呼道。
秦国这封诏令,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圣州,一时间天下震动,很多工匠盛赞秦国世子“礼贤下士,己有人皇之德”,纷纷收拾行装前往秦国。
等到秦国己经有充足的工匠,赢辰安再打算办专门的工匠学校,更加体系化地培养工匠,相信用不了多久,秦国在工匠方面会把圣州其他封国甩得很后面。
或许赢辰安也没想到,这句话成为当年最激动人心的口号,因此迎来了秦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动的人口流入,那段历史也被称为“还以尊严的岁月”。
……
崇川郡城守府。
自从长孙洛初来了,赢辰安就带着她住到了城守府。
“辰安,你到底看出什么了?”
长孙洛初看到赢辰安坐在书房的坐椅上,身前的桌案上己经放满了各种新的铜钱。
自从秦军灭巴,赢辰安便把政务的事情完全交给了张星文,和长孙洛初一起研究这些新铜钱,但己经看了三天了,还是没有任何收获。
“奇怪了……”
赢辰安摇了摇头,说道:“这些铜钱和平时百姓所用的铜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秦:我是质子,但我后面有秦军》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