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0章 杨姐,按市价给我缝套被褥(1/2)
下午,赵家庄上工的铃声早己经沉寂。首发免费看书搜:读阅读 duyuedu.org
赵大牛家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勤勤恳恳的赵家人,也放下了这半天的劳作和工分,以庆祝自家即将到来的喜事。
屋内众人你一句我一言的,对俩人的婚事各抒己见。最终俩人的结婚日期,定在了十月三十一日这个月底的最后一天,这天宜祭祀、结婚 、搬家、 安床。
虽然向东现在的年纪才十九岁,不到男性二十岁领证结婚的年龄。
但这年头没结婚证的大把存在,只要是明媒正娶,谁也说不着啥。傻柱和咱秦姐被捉奸,那是因为俩人都是一个院里的,更没有大张旗鼓的操办,外加上有心人使坏。
只要向东和赵秀宁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向老人家做了保证摆个酒席,这就是事实婚姻了。等年纪到了再去领个证,这在城市里也是稀松平常的。至于农村,领不领都没人问。
欢乐总是短暂的,离别的情绪己经慢慢的涌上了向东和秀宁的心头。
众人此刻还在屋里闲谈,只有向东和秀宁俩人站在院里互诉衷肠。
“秀宁,我给你带的被褥,你这几天拆洗后晾晾。你那被子太单薄了,我本来想给你带棉花和布匹,但又怕一路上太过乍眼……”
秀宁听着未婚夫关切的话语,心里也是幸福极了。咋办啊!这好像掉进蜜罐里了。
“你不用担心我,我往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早都习惯了。再说冬天屋里烧炕呢,不冷。”
向东听了心里可不是滋味了,恨不得立刻回去收拾房子置办家当,早早的把秀宁娶回家。
媳妇儿挨冻这哪儿行呢。于是又从兜里掏出了二十块钱和五斤棉花票、十尺布票,硬塞在秀宁的手里。
秋高气爽,但秋风也萧瑟。
赵家庄村头路口,赵家人都来相送即将离开的向东和陈大妈。
村头一旁的众人有说有笑的等待着,不远处的向东和秀宁。两位准新人此刻相互依依不舍,仿佛有诉不尽的千万无语。
“秀宁,给你的钱票尽快用了,给你置办几身新衣服和棉袄。可别舍不得穿,咱家不缺这些。”
西风渐起,马上就要霜降了。看着未婚妻秀宁腿上露出一截,向东忍不住的再次叮咛道。
秀宁一双美目紧盯着向东,怕看不够似的。听到向东关心的叮嘱着自己,既甜蜜又苦恼。
“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去公社扯布做新衣裳。但你给的棉花也太多了,我哪用得了那么多。”
向东知道她的意思,五斤棉花能结结实实做三件过冬的棉袄。都给她自己用了,到时候嫁妆怎么办。
眼下家里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布票和棉花,就是想出去借,但这年头大家都想借呢,谁能有多余的。这一床陪嫁的棉被,的的确确是压在庄户人家头顶上的大山。
唉,太懂事了也令人心疼啊!
“秀宁,你回家给婶说一声,嫁妆的事不要勉强,以后我们是一家人。再说咱家不缺这些,没有必要让家里为了嫁妆的事作难。”
秀宁听了向东的话,内心有些酸楚。但她也明白,这年头就是这样。陪嫁的的确确家里是拿不出什么东西,不陪嫁又怕女儿在婆家抬不起头,也怕自己被人指指点点。
所以大多数人家都是在无可奈何之下,硬着头皮把脸装进兜里。
太阳己经西下,荒凉无人的乡村野道中,只留下了向东蹬三轮车载着陈大妈的身影。
等回到南鼓锣巷时,夜色早己降临。
“陈大妈,这是孝敬您的,您可不许嫌少。”
到陈大妈家门后,扶着陈大妈下车后。向东从兜里掏出了一张印有宝塔山的两块钱,塞在了陈大妈的手中。
陈大妈乐呵呵的推辞了一番,便收到了兜里。
这两块钱也不少了,顶的上陈大妈在居委会里三天的收入,这也不算在南锣鼓巷胡乱哄抬物价。
“东子,天也晚了。你早点回吧,娶新媳妇的时候,大妈可要讨一杯喜酒喝。”
“放心吧陈大妈,到时候您可得坐上席。”
和陈大妈愉快的道别后,向东骑着三轮车缓慢行驶在黝黑的巷子里。没敢蹬起来,是怕撞着那些突然从门里跑出来窜了的人。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到胡同深处时,一边向东骑着三轮车,一边哼哼着后世的经典说唱名曲。
“你唱这啥曲啊?我怎么没听过呢。”
突然从身后传出了一声询问,吓的向东一激灵,好在三轮车蹬的不快,没有撞树上。但此刻向东的背心处,也在深秋的夜里微微发汗。
是真的吓人啊!一路上悄没声的,忽然背后就传来一句幽幽的询问声。这他娘的,幸亏唱的不是啥太离谱的歌。这要是唱着《爱如潮水》让人听到后,那还得了?
不是,这谁啊!咱俩认识吗?有这样搭话的吗?
气的向东转头就瞪向来人,这人此刻己经走到了三轮车的侧面,向东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四合院:向东的火红岁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