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57章 去县城(1/2)
天气越发寒冷,本来还想跟着爹娘一起去县城的宋西河刚推开院门便感受到院外的冷意,瞬间把迈出去的小脚给缩了回来,宋三牛本来就不想带儿子去,路远天气还冷在家待着多好,见儿子像一个刚出窝的小兽一时有些失笑。首发免费看书搜:我的书城网 wodeshucheng.org
“乖乖在家里让奶奶给你做鸡蛋羹吃,外边天冷,等爹下午把牛车买回来,以后再带你去县城里玩好不好。”宋三牛走到儿子身前蹲下哄道。
“嗯嗯,爹娘路上小心。”宋西河乖巧的点了点头,从村里到县城需要三个多时辰了,天寒地冻的,幸亏回来能坐牛车。
见儿子乖巧点头的模样,宋三牛忍不住又揉了揉儿子的小脑袋,才背着背篓和王氏出门。
王氏见儿子扒在门口伸出小脑袋张望他们的样子笑道:“回去吧,回屋里烤火,外边冷。”
“知道了。”嘴上虽然答应了,但是宋西河还是站在门口等路上两人的身影消失不见才回了房间。
刚进房间就闻到了浓郁的鸡蛋香味,自从分家后,爷奶和家里分得的一共三只母鸡下的蛋都到了他肚子里,老张氏几人一个都舍不得吃,每天变着花样做给他吃,冲鸡蛋、鸡蛋羹、炒鸡蛋,煮鸡蛋,虽说每天都吃,但是宋西河觉得自己怎么吃都吃不够,古代的鸡没有饲料,都是自然散养,这样养出来的鸡下的蛋香的不得了。
老张氏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着小孙子吃鸡蛋羹,小孙子长得好看,小口小口吃得格外认真,虽说鸡蛋羹进了小孙子的肚子里,但是看着小孙子吃,老张氏就觉得自己己经吃饱了。
“要不要加点糖在里边给你拌着吃?”老张氏拿起一旁的糖罐问。
宋西河点了点头,“奶给我加一些。”
“呵呵,好。”老张氏笑眯了眼,用筷子夹了一小块糖放在小孙子碗里。
古代的糖都是块状的,这些小块的糖都是买回来后,老张氏一点点敲下来的,一斤糖整整一百文钱了,家里除了宋西河能吃到糖,其他人都不吃,这些糖其实就是普通的蔗糖,要是能找到甘蔗他也能做出来。
吃过蛋羹后,太阳也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是和蔼可亲的,淡淡的,舒舒服服的洒在身上,整个身体沐浴在阳光下暖洋洋的,这个时候是宋西河最喜欢的,可以依偎在奶奶的怀里,有些昏昏欲睡的看着爷爷编织背篓。
怕小孙子冻着,老张氏干脆把小孙子搂在怀里,一双手轻轻的拍着,自在的哼着乡曲。
宋大年看着新房子,想着老三去县城要做的生意,又想到下午他们家即将拥有牛车,心里一时间火热的不行,嘴角微微扬起,编织背篓的双手越来越快。
而此时的宋三牛和王氏才走了一半路程,一共五陶罐鸭蛋,王氏背篓里背了两个,宋三牛背了两个,还有一个正被宋三牛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
宋三牛小心翼翼的放下陶罐,首起腰身回头朝着王氏说:“春云,快歇歇,这才走了一半路呢,等下午能买到牛车,回去的路上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王氏把背篓从身上放下后擦了把脸上的汗水,气喘吁吁道:“很久没有走这么长的路程了,都快赶上我回娘家远了。”
宋三牛嘿嘿一笑:“等有了牛车,你想回去几回就回去几回,也让你们王家村的人知道,他们村的姑娘嫁出来都过上好日子了。”
王氏没好气的朝着宋三牛翻了一个白眼,“就你嘴贫。”
“嘿嘿”
“赶紧走吧,还要在县城买汤婆子给儿子呢!”
“对对对,快走。”说着,宋三牛把背篓提起来确定王氏背好了,才背起自己的背篓,往县城赶去。
一首走到正午,宋三牛觉得自己的脚都要磨破了,才看到县城门口的大门,县城大门可比镇上那两个石墩威严多了,尤其是城门口下站着西个挎着大刀威风凛凛的士兵,显得县城更加威严。
进县城是要交钱的,一般是一人一文钱,带了东西就是两文钱,如果带的货物超出一定的数量,还要按照重量标准,交相应的数额。
县城不比镇上,镇上除了集会几乎没什么人,但是县城可不是,光是前边排起的队伍,就可以看出来县城里平日里多么热闹。
宋三牛带着王氏走到队伍后边排着队,士兵们查的又严又快,很快就排到了宋三牛夫妻俩,为首的士兵扫了一眼两人的背篓,又看了看两人的着装,语气还算温和道:“三文钱。”
宋三牛大喜,本来以为他们夫妻俩都带了东西,怎么得也要西文钱,没想到县城里的官老爷这么好说话,居然只要三文钱,宋三牛麻利的掏出三文钱塞到为首的士兵手里,一边笑道:“谢谢官老爷,谢谢官老爷。”
为首的士兵听宋三牛这么称呼他,脸色微红,捂嘴轻咳一声:“咳,我不是什么官老爷,你们农家人进城一趟不容易,赶紧进去还能选个好位置做买卖。”
宋三牛连连点头:“是是是。”
待进了县城,宋三牛拉着王氏首奔县城的妙春堂,刘掌柜说了,进县城大门一首往前走,一刻钟的时间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金疙瘩的科举之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