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4章 未命名草稿(2/2)
和第 31 军也迅速从淮河南岸向北岸集结,与日军交战。
9 日至 10 日,日军第 13 师团的主力部队分别在蚌埠和临淮关强行渡过淮河,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向北岸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国民革命军第 51 军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枪炮声响彻云霄。
然而,由于双方实力悬殊,第 51 军在激战中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最终于 12 日被迫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
被派驻在火车站周围的放空连最近没有什么收获,日军只派出了少量的飞机袭扰徐州,高射炮连得到陈哲的指示,在没有大规模日军飞机轰炸火车站的情况下,75毫米高射炮不得开火,继续隐蔽。
陈哲决定只使用20毫米机关炮和高射机枪来应对日军的空袭。
然而,实际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些武器对于日军的飞机,威力显然还不够强大。
尽管如此,陈哲并没有气馁,他深知75毫米高射炮的真正价值在于应对大规模的空袭。
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这些高射炮至少能够击落几架轰炸机,给日军造成一定的损失。
因此,陈哲一首在耐心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以便让75毫米高射炮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269旅的土地雷却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这些地雷被用过的部队赞不绝口,因为它们成功地炸死了不少日军士兵。
第五战区的李宗仁长官对这些土地雷也非常感兴趣,他甚至用100支毛瑟手枪和一些手枪弹,与陈哲交换了1000颗地雷。
陈哲心里清楚,一场重要的战役——藤县保卫战即将打响。
他决定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这场战斗提供支持。
于是,陈哲命令辎重营将500颗地雷和269旅全部的9挺92式重机枪,一同送往41军的川军弟兄那里。
虽然他手中的物资有限,但这己经是他所能提供的最大帮助了。
不想错过《烽火淞沪》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