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0067章 秦日纲(二)(1/2)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矿难!
一次性死了几十号人!
放在今天说,就是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在当时的条件下,矿下环境恶劣,生产工艺简陋,不发生矿难才怪呢。搜索:小说魂 xiaoshuohun.org 本文免费阅读
采矿的劳动强度极大,矿工牛马不如。
浅一些的矿井有几十米,深的有上百米,最深的达到二百米。
那时候,没有机械设备,所有的矿石,硬是靠矿工们手提肩扛,一篓一篓,运出矿洞,简首不是人干的活。
这吧,也就不提了。
却说这天平山矿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天平山的石头属于石英岩。
众所周知,花岗岩坚硬无比,但其硬度只有6。
而石英岩的硬度是7,比花岗岩还硬,硬度相当于翡翠。
在矿井里,为了粉碎石块,矿工们绞尽了脑汁。
要么,得用炸药爆破。
要么,从地面上运进来柴禾,燃起熊熊大火,待石英岩烧得滚烫时,突然浇上水,冷热相激,岩石炸裂。
平天山银矿,从唐代就开始开采,到清代己经成为含银品位较低的薄矿,所以,清朝初年,才被封为废矿。
前面讲过,鸦片战争后,朝廷需要大量的白银,这些废矿不得不再次启封。
在元明两朝,矿井里形成的采空区与矿洞的顶板之间有数条小的矿脉。
这些小矿脉倒是含银量很高,因为前代人没有开采过。
前代人为啥不开采呢?
因为矿工自身的安全,没人敢开采。
换句话说,这些小矿脉,相当于稳定的矿柱和顶板,是安全的重要保证。
如果要开采这其中的矿石,真的应了那句歇后语:
耗子给猫当三陪----要银子不要命。
可是,为了银子的产量,完成定额任务,官府的银监不顾矿工的死活,要求开采矿柱与顶板中的矿石。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矿商也与银监沆瀣一气,要矿工们以命相搏,去矿柱与顶板中开采。
采掉矿柱和稳定的顶板,没有了支撑,巨大石块倏然撕裂穹顶,数十名矿工猝不及防,埋在矿井中无一生还!
这不是典型的草菅人命吗?
这里,大家肯定有两个疑问:
一个是,明知有生命危险,矿工就那么傻吗?怎么可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另一个是,出了矿难事故,不是得巨额赔偿吗?即便为了追逐利益,矿商让矿工去冒这个险,不是得不偿失吗?
要知道,在当时,天平山银矿的矿工实在是太多了,有三千之众。
而矿井的数量有限,僧多粥少啊。
你不敢下井,有人敢去冒险。
即便冒险,也比饿死强啊。
而矿商,更没有后顾之忧。
矿工进了矿,要想在矿上讨碗饭吃,可以,你先签个字。
签什么字呢?
与矿商签订合约,合约上注明“生死勿问”。
说白了,这就是卖身的生死合同,如果出了事故,是你自愿的。
所以,什么抚恤金啊啥的,你想都别想!
也有死者家属来讨说法的。
矿商一脸冷漠,拿出那份生死合同,头摇得像拨浪鼓,拒绝任何赔偿。
矿工没有话语权。
更为可恨的是,为了隐瞒矿难,银监与矿商串通,把遇难的矿工捏造为病故,上报了事。
矿工们心气难平,纷纷来找秦日纲。
秦日纲带着五个死者家属代表,与矿主谈判。
他们声称,倘若不给家属抚恤金,便组织所有矿工罢工。
原本一盘散沙的矿工们,如此心齐势大,出乎银监的预料。
事情如果闹大了,上面肯定要过问的,反而不好收场。
没办法,银监压着矿商,总算是赔偿了少量的抚恤金,聊胜于无。
这场矿难风波,让矿工们更加痛恨以银监为代表的官吏,以及黑心的矿商。
而秦日纲,在矿工们的心目中,也有了更高的威望。
在来紫荆山区之前,冯云山曾经在天平山做过矿工,认识了秦日纲。
经过冯云山的耐心引导,秦日纲加入了拜上帝教。
冯云山落脚紫荆山的大坑冲后,俩人断了联系。
在领导矿工们与银监以及矿商的斗智斗勇中,秦日纲迫切需要冯先生的指点。
于是,他就从贵县一路打听着,终于找到了大坑冲。
冯云山听完了天平山银矿的现状,告诉他,拜上帝教的教主也在这里。
秦日纲自然很兴奋,就跟着来见洪秀全。
冯云山与秦日纲落了座。
胡以晃又引出表弟黄文金与众人一一见过。
他拿出杯子,亲自给几个人沏上茶。
也许是一路上渴了,秦日纲端起茶杯,一口气喝干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风流天王洪秀全》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