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铜雀台(1/2)
苏义珩携玉玺与汉室宗亲隐遁云梧,留下一个权力真空与明确目标的乱世。,墈′书?君, /唔?错?内!容+
那“建国称制”西字如燎原野火,瞬间点燃了压抑己久的野心。
数月之后,曹操率先亮出獠牙。他以“天命所归”为名,宣称汉室气数己尽,失其鹿于天下。
随即在邺城悍然登基,国号“魏”!
此举彻底碾碎了摇摇欲坠的汉室躯壳,宣告了大汉王朝的正式落幕,一个由新的时代开启。
当曹操称帝的消息如同惊雷传到成都,刘备目眦欲裂。
他悲愤交加,立刻打出“延续汉祚,光复河山”的大旗,痛斥曹贼篡逆。
在蜀地文武群臣“三请”的拥戴下,刘备于成都祭天称帝,国号仍为“汉”(后续称蜀汉或蜀,避免混淆),誓要讨贼兴汉。
面对北方曹操称帝、西蜀刘备立国,孙权却如渊渟岳峙,按兵不动。
他展现出远超曹刘的城府与耐心,深知自身短板:既无曹操掌控中原、统一北方的“硬实力”,也缺刘备“汉室宗亲”这块金字招牌。
贸然称帝,非但名不正言不顺,更可能引来曹刘夹击,成为众矢之的。他不动,却在暗中积蓄力量。
然而,一日不称帝,在天下格局中便终究矮了一头。-求/书~帮_ `已¨发′布¢罪.薪′蟑`截,
孙权岂甘久居人下?
他一面强力整合江东内部,平定山越叛乱;一面厉兵秣马,伺机而动。终于,在精心筹备数年,并取得对魏作战的石亭大捷等关键胜利、稳固后方后,孙权认为时机成熟。
在建业巍峨的宫殿中,他不再迟疑,于群臣山呼海啸般的拥戴下,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吴”!
至此,三国鼎立之局彻底成型,魏、蜀、吴三家皆“建国称制”,名正言顺地瓜分了天下。
......
三年后,邺城,加冕为魏帝的曹操,志得意满之余,心头却始终萦绕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隐忧。
那隐遁云梧的玉玺,如同无形的枷锁,虽不在身边,却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他的帝位,缺乏那最古老、最神圣的“受命于天”的象征。
苏义珩带走的,不止是一块玉,更是天下人心深处对“正统”的最后一点敬畏。
“陛下何忧?”一个清朗平静的声音在御书房响起,仿佛能穿透人心。
说话者正是苏义远。
当初荀彧因不满曹操僭越称帝而致仕后,苏义远接替其位,执掌中枢,成为曹操麾下新的首席文臣。
曹魏立国,苏义远便顺理成章地出任丞相,位极人臣。*微`趣+晓,说? .追¨最′歆!漳~踕·
曹操鹰目如电,首视苏义远:
“玉玺在云梧,天下皆知。朕虽登基,然无此符信,终觉名分有亏。刘备小儿尚能以‘汉’自居,窃据大义名分。长此以往,恐人心浮动。”
苏义远微微躬身,脸上不见丝毫波澜,仿佛谈论的并非关乎国本的大事:
“陛下多虑了。玉玺乃死物,承载天命,却非天命本身。昔日秦皇得和氏璧,铸为传国玺,不过是为其赫赫武功、一统六合之功业,增添一道神圣光环。陛下扫荡群雄,廓清北境,结束汉末数十年乱局,使万民稍得喘息,此乃实打实的功绩,远胜一玉之虚名。”
曹操摇了摇头:
“天命在我大魏,朕欲另铸一物,非金非玉,却要胜过那方寸之玺万倍!以此彰显我大魏承天受命,开万世之基的正统!”
他话音未落,宫殿一旁那扇厚重的紫檀木门被无声地推开一条缝隙。
一名身着深青色宦官袍服、面容沉静的老太监,如同影子般悄无声息地趋步而入。
他双手高擎,稳稳托着一卷用明黄锦缎包裹、以玉轴为杆的图卷,步履沉稳地行至御案之前,躬身将图卷呈上,动作一丝不苟,透着深宫的规矩与敬畏。
曹操并未立刻去接,而是目光灼灼地看向苏义远:“苏相,且看此图。”
老太监会意,小心翼翼地将图卷在宽大的御案上徐徐展开。随着锦缎褪去,玉轴滚动,一幅构思奇绝、气象恢弘的建筑蓝图展现在苏义远眼前。
那是一座前所未见的巨型高台!
图纸上的建筑,以巨大的夯土台基为底,层叠而上,形如展翅欲飞的巨鸟。主体结构大量使用青铜铸件,在关键节点勾勒出流畅而有力的线条。最令人瞩目的,是台顶设计:三只巨大的青铜神雀,引颈向天,姿态各异,一只口衔日轮,一只爪踏星图,中间一只则振翅欲飞,其昂首之处,预留了一个空置的、象征性的位置。
“此台,名曰——铜雀台!”
曹操的声音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激昂,手指重重地点在图纸中央那只昂首向天的铜雀之上。
“铜雀乃上古祥瑞,兆示天命所钟!朕要它屹立于邺城之西,俯瞰漳水,凌驾九霄!它将是朕扫平乱世、再造乾坤功业的永恒丰碑!它将向天下宣告,天命己归于大魏,旧汉余晖,烟消云散!”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