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章 激发兴趣,快乐学习(1/2)
林国强坐在沙发边缘,才听到大海老师讲了个开头,神色中带着几分焦急与困惑。搜索: 一路小说 16xiaoshuo.org 本文免费阅读他身体微微前倾,迫不及待地开口:“大海老师,您提到的第西种兴趣缺乏的问题,真是说到我们心坎上了。孩子小时候,学习还算积极,这个问题几乎没怎么出现过。可自从上了初中,这两个学期,孩子总是嘟囔,说学习特别枯燥,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根本一点儿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想做喜欢的事儿都不行。我们还说哪有那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不能这么说?”林国强边说边无奈地摊开双手,脸上满是愁容。
大海轻轻地点了点头,目光温和而专注,看向林国强说道:“林大哥,您别急。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信号,这表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逐渐减退,学习缺乏内在动力。
从心理学上来说,当学习变成一种机械性的任务,不再是源于自身的兴趣与好奇心,孩子就很容易丧失热情,就成为学习机器,考试机器。”说着,大海微微坐首身体,认真地解释道:
“就拿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而学习兴趣其实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体现。
当孩子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意味着他们在满足自身成长和探索世界的需求,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但现在孩子觉得学习枯燥,说明在学习中这种自我实现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大海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接着说:“判断一个学生是否热爱学习,要看他能否从学习中拓展知识、转化为行动,是否有更多的思考。要是学生仅仅是完成作业,没时间阅读更多课外书籍,没有特别热爱学习的知识领域,那可能只是在应付学习,而非真正喜欢学习。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他刚上初中的时候,成绩还不错,可渐渐地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一次我和他聊天,他就说每天都是重复地做题、考试,完全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后来我了解到,他其实对历史故事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就引导他从历史学科入手,鼓励他多去探索历史背后的故事,还推荐他参加学校的历史社团。慢慢地,他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不仅历史成绩越来越好,其他学科也因为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而有所进步。”
“所以,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无道理。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时,他们会更主动地投入学习。”大海加重了语气,“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严重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依据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开始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和假设演绎,渴望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获取知识。倘若教学过程无法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就极易让他们觉得学习枯燥乏味。”
林国强听得十分认真,不时点头,随后忍不住问道:“大海老师,那您说有什么具体的办法能改变这种情况吗?看着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我们做家长的干着急。”
大海微笑着回应:“林大哥,办法肯定是有的。有调查显示,约60%的初中生表示,若学习内容更具趣味性,他们会更乐意学习。现在很多学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推行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比如项目式学习。在一些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学校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就像在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项目组里,学生们需要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规划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综合运用了地理、数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还提升了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真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听起来确实不错,可我们在家能做些什么呢?我是家委会成员,我们能做什么?”林国强追问道。
“这确实是家委会可以做的,其实家委会可以弥补学校封闭教育的不足。增加社会实践兴趣活动,参观企业等活动。
自己在家也有很多可以做的。”大海耐心地说,“关键就是要深入挖掘孩子的兴趣点,从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将学习与社会有机结合,逐步引导他们重新爱上学习。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绘画,我们可以通过艺术史的学习,让他们了解绘画背后的文化知识,在提升绘画技巧的同时,丰富知识储备,感受学习的多元性与趣味性。比如带孩子参观艺术展览,欣赏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引导孩子阅读艺术史书籍,了解画家的生平与创作背景。或者参加小型项目设计。把绘画兴趣和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就能增强他们的能力,如果在兴趣中,加入学科知识,就能带动孩子们对学科的学习热情。”
林国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家孩子确实喜欢画画,以前还参加过绘画班,后来因为学业忙就放弃了。看来还是得让他重新捡起这个爱好,成为学习动力。”
大海接着说:“除了兴趣方面的引导,家长和老师的沟通配合也非常重要。家庭教育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女人心一女性心理研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