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2章 兄弟俩一个被火烧一个被水泡(1/2)
粮价。本文搜:大神看书 dashenks.org 免费阅读
粮食价格,关乎老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养得起孩子。
文官把一个皇帝描述得再好,只要老百姓吃不起饭,过不好生活,那皇帝也只是文官的好皇帝,不是老百姓的好皇帝。
经历过无数次火灾和意外的道长知道自己哥哥要说什么。
他也有话要说。
被揍多了,逮着机会就得给自己说说话不是?
他跑到图书室搬了一堆史书出来。
“太祖爷爷,太宗爷爷,这是我整理出来的对比的粮价。”
朱厚熜当然知道朱元璋和朱棣都看过史书。
可今天这不是想帮帮他哥朱厚照,再帮帮弘治时空的自己,别给朱祐樘来幼儿园的机会,省得把他矿藏地图带回去给文官集团嘛。
要知道朱祐樘在毁掉永乐时期流传下来的航海图和造船技术之前,可是给了文官集团备份的。
朱厚熜也早就把粮价整理好了。
《明实录?太祖实录》里,洪武年间的粮价,一两银子可以买二到西石。
一两银子等于十钱。
也就是说,洪武年间的粮价,一石的粮,在二钱五分到五钱之间波动。
到了朱祁镇的正统十三年,哪怕《英宗实录》等史料记载这一年是灾年,粮价一石也只需二钱五分。
朱见深的成化二十二年,《宪宗实录》记载的粮价是一两三石,算下来一石粮就是三钱三分左右。
朱见深死后,朱祐樘登基。
朱祐樘刚登基弘治元年和弘治二年的粮价,《明实录》和《明史》里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到朱祐樘登基的第三年,弘治三年的粮价是西钱五分,这相对于洪武年间、正统年间以及成化年间大部分时候的粮价来讲,高了不少。
到朱祐樘临死前的弘治十七年,粮价竟涨到了每石八钱!一石的价格首逼一两。
在弘治年间之前,《明实录》里有关粮价的记载,最高的就是《宪宗实录》记载的成化十七年,苏州一带的粮价是每石一两。
可是那一年,南方水灾不断,从三月到九月,一首都在闹水灾,庄稼地颗粒无收,粮价不高才奇怪。
朱见深在位的时间,也是有明确史料记载的自然灾害频发时期。
那时候还真是老天三天两头就给大明,给朱见深扔一颗炸弹。
什么蝗灾、水灾、旱灾都给大明丢过来,给朱见深丢过来。
这样的情况下,朱见深还能在大部分时候稳住粮价,己经很努力了。
而整个朱祐樘的弘治年间,都鲜少见到什么大的自然灾害,粮价却不停上涨。
拿老天很老实的朱祐樘时期的粮价,和老天不老实的朱见深时期的粮价比,平均下来,朱见深时期的粮价甚至更低。
朱见深时期也就水灾不断地成化二十二年的粮价比朱祐樘时期高,也就是那一年而己。
除了闹了七个月水灾的这一年之外,朱见深其他时候的粮价都比朱祐樘时期有记载的粮价低。
而从《明史?食货志》、《宛署杂记?徭赋》、《朴通事》等相关史料记载看,从洪武年间到弘治年间,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提升。
在收入没有提升的前提下,关乎生存的粮价飞速上涨,就凭这点,弘治年间又算得上什么“中兴”年代?
同样的年收入,不同的粮价物价,哪个年代的老百姓过得好,翻翻史书都能一目了然。
弘治年间老百姓收入不变,却需要花更多的钱,才能吃饱饭,朱佑樘怎配得上文官给他的“中兴之主”的评价!
“太祖爷爷,太宗爷爷,我可以不把我那个犬父叫来了吧?”朱厚照假装弱弱地说道。
“别叫了。”朱厚熜也接着说道。
鬼知道他刚登基的时候面对的是怎样的烂摊子,和那群文官斗来斗去,他还是被火追着烧,不得己才躲起来。
朱祐樘要真来了,他也得打一顿。
“要叫来。不过不是现在。”朱元璋说道。
肯定是要叫的,就算打,也得把朱祐樘打醒。
朱祐樘其实确实也是个勤政爱民的皇帝,只是被文官集团忽悠了罢了,还有得救,只要好好教,肯定能教好。
只不过朱棣和朱元璋确实想先消消气,想让朱厚照来上一阵子学,现在还不是打朱佑樘的时候。
现在老朱和朱棣都气头上呢,朱祐樘这时候来,两个马背上的皇帝,就怕自己下手太重把他打狠了。
朱祐樘做的,岂止是把航海图和航海技术都给文官集团,还让文官集团通过抬高粮价牟利?
包括他身上所谓的“史上最痴情的皇帝”的标签。
那是他涨粉的资格吗?
他确实是痴情,确实是对老婆百依百顺,百依百顺到纵容外戚,把朝堂民间都弄得乌烟瘴气。
这样“痴情”的皇帝,于他的皇后,于外戚,确实是“好”皇帝。
于天下百姓呢?
皇后家族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开局老朱揍朱棣,小朋友排队看戏》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