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向张鹤龄请教(1/2)
确诊是右侧肩关节脱位,王生心里清楚,这方面并非自己的专长,若贸然尝试复位,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你们先给他用冷水敷,我这就去请张鹤龄大夫,他在关节复位方面经验丰富,一定能帮患者解除病痛。” 说完,王生叮嘱孩子们先照顾好患者,缓解其疼痛与焦虑,便匆匆出门。
张鹤龄住在县城里头,王生一路小跑,心中满是焦急。
赶到张鹤龄的医馆时,他己是气喘吁吁。说明来意后,张鹤龄二话不说,带好医箱,跟着王生一同赶回。
回到医馆,张鹤龄顾不上休息,立刻来到患者身边。他俯下身,双手轻轻搭在患者脱臼的肩部,一边用温和的语气安抚着患者紧张的情绪,一边细细地触诊,感受脱位关节的具体情况。
“小伙子,别担心,很快就好。” 张鹤龄轻声说道,眼神中透着沉稳与自信。
随后,他向王生和孩子们讲解起来:“中医正骨讲究‘稳、准、巧、快’。稳,是手法要稳,不能慌乱;准,是对病情判断要精准,施力位置要准确;巧,是借助巧劲,以最小的力达到最佳效果;快,则是动作要干脆利落,减少患者痛苦。”
讲解完毕,张鹤龄开始复位操作。
他先让阿强从后方稳稳地抱住患者,防止复位过程中患者因疼痛而晃动。接着,自己站在患者身前,双手握住患者的手臂,缓缓地进行牵引。这牵引的力度极为关键,太轻无法拉开肌肉与骨骼间的粘连,太重则会加重患者的痛苦,甚至可能造成二次损伤。
张鹤龄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恰到好处地施力,只见患者的手臂被缓缓拉长,肩部的肌肉也随之逐渐松弛。
在持续牵引的同时,张鹤龄开始小幅度地旋转患者的手臂,以进一步松解周围的软组织。他的动作轻柔而灵活,每一下旋转都伴随着对患者表情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有不适,便会立刻调整力度与角度。
准备工作就绪后,张鹤龄深吸一口气,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他瞅准时机,双手猛地发力,在一个极其巧妙的角度下,将患者的肱骨头快速推回肩盂。这一动作犹如闪电般迅速,伴随着一声清脆的 “咯噔” 声,关节成功复位。患者原本因疼痛而扭曲的面容瞬间松弛下来,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感觉怎么样?” 张鹤龄关切地问道。
患者活动了一下肩膀,惊喜地说道:“好多了,大夫,太神奇了,真的不疼了!”
张鹤龄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后指导阿珍为患者准备中药药膏进行外敷。“这药膏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帮助肩部尽快恢复。” 他一边说着,一边示范如何将药膏均匀地涂抹在患者肩部。
接着,张鹤龄又让小虎取来夹板和绷带,为患者进行肩部固定。
他一边固定,一边向王生和孩子们传授固定的要点:“固定要松紧适度,太松起不到固定作用,太紧则会影响血液循环。要让患者既能感受到支撑,又不会觉得难受。”
固定完成后,张鹤龄详细地向患者交代了后续的康复注意事项,包括何时进行适量的肩部活动、如何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等。他还特意叮嘱患者,在康复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多补充营养。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王生和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学习着。他们不仅学到了精湛的正骨技术,更从张鹤龄身上看到了一位老中医的仁心与担当。
送走病人之后,屋内气氛一度有些凝重,首到张鹤龄率先打破沉默。
“王生啊,我之前对你用的闻所未闻的治疗方法,心里多少有些疑虑,觉得不够传统,不够踏实。” 张鹤龄坦诚说道,目光中带着一丝愧疚。
王生微微一愣,随即释然地笑了笑:“张大夫,我明白您的想法。咱们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您有顾虑是属正常,也是为病人负责”
张鹤龄点了点头,目光变得柔和:“现在回想起来,你在县令府上救人的做法很新颖,效果立竿见影,确实让我开了眼界,我不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你。”
王生诚恳地回应:“张大夫,您的正骨技术那是实打实的精湛。我一首都很敬佩您。今天您给患者复位,我和孩子们都学到了太多。传统中医的手法和经验,是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瑰宝,”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理解与尊重。
“以后咱们多交流,你跟我讲讲这新式医疗的妙处,我也跟你多传授些传统正骨的技巧。” 张鹤龄提议道,伸出了手。
王生连忙握住张鹤龄的手,用力地点点头:“好!多交流学习,我们定能更好地治病救人。”
在互相吹捧中送走张鹤龄,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医馆外的街道上,几个陌生的身影正悄然徘徊,眼神不时望向医馆的方向,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而这一切,常年溜达村头巷尾的老李头看在眼里,他心中涌起一股不安,急忙朝着医馆赶去 。
老李头气喘吁吁地冲进医馆,一把拉住王生,将他拽到一旁,神色紧张地低声说道:“王神医,不好啦!外面有几个形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古代装神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