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2章 郭松龄回归(1/2)
1922 年深冬,寒风凛冽,白雪皑皑,整个奉天城都被笼罩在一片冰冷与寂静之中。就在这一年底,那个曾因病离奉的郭松龄,突然宣称自己己然痊愈,并踏上了归程。
当他再次出现在奉天这片土地时,其外表依旧如往昔般恭顺谦卑,面对少帅张学良更是表现得忠心耿耿。然而,在那看似平静的面容之下,却隐藏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暗地里,郭松龄悄然开始与昔日的部下们频繁联系,精心谋划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兵变。
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里,月光如水洒落在窗前。郭松龄坐在书桌前,翻开那本陈旧的日记本,笔触沉重地写下一行字:“汉卿小儿,你的末日将至。”每一笔每一划,仿佛都带着深深的恨意和决绝。
而另一边,张学良虽然年轻,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谋略。对于郭松龄的一举一动,他其实早己了然于胸,并暗中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对方自投罗网。此刻,他正站在房间内,对着身旁的副官神色冷峻地说道:“茂宸若是能够安分守己,不再妄图生事,念及往日情分,我尚可留他一条生路;但倘若他胆敢有任何轻举妄动之举,那就休怪我无情,定会让他落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说罢,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令人不寒而栗。
郭松龄这边暂且不提,年轻有为的少帅张学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逐渐意识到奉军内部那错综复杂、日益激烈的派系斗争己然如同一颗深埋于地下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给整个军队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特别是那位在奉军中素有“小诸葛”之称的杨宇霆,更是让张学良深感忧虑。此人足智多谋,影响力广泛,在奉军之中可谓是呼风唤雨,其势力范围之广、人脉关系之深令人咋舌。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张学良深知不能坐以待毙。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他果断地决定借着刚刚结束的一场大战后的总结机会,与这位权势熏天的杨宇霆展开一次至关重要的深入谈话。一方面,他想要借此试探一下杨宇霆对于当前局势以及自身地位的真实态度;另一方面,也期望能够通过这次交流,寻找到一个契机,将这位实力强劲的人物纳入自己的麾下,为奉军的长远发展所用。
经过精心筹备,张学良最终选定了在奉天城外那座庄严肃穆的北陵——也就是声名远扬的清昭陵作为两人会面的地点。这座宏伟壮观的清朝皇陵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所象征的不仅仅是昔日封建王朝的无上权力,更代表着一种代代相传的统治理念和责任担当。张学良之所以特意挑选此地与杨宇霆相见,实则暗含深意。他希望以这种方式向杨宇霆传递出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奉军的未来命运将牢牢掌握在他张学良的手中,而杨宇霆若能审时度势,顺应潮流,那么必将在新的历史篇章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学良与杨宇霆并肩漫步于陵园那庄严肃穆、排列整齐的石像生之间。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落在他们身上,映照出两人凝重而深思的面容。张学良看似漫不经心地开口问道:“杨先生,对于此次规模宏大的战役,不知您认为咱们奉军究竟有怎样的得与失呢?”
杨宇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缓声道:“少帅指挥若定,用兵如神,我奉军虽然未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但至少也没有遭受溃败之辱。然而......”他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
张学良见状,心领神会地接过话头:“只是目前咱们内部人心涣散,难以齐心合力,对吗?”
杨宇霆轻轻颔首,表示赞同:“少帅果然英明睿智,洞彻事理。如今奉军内部派系纷争不断,各自为政,如果不能尽快加以整肃,恐怕很难从容应对日后变幻莫测的局势啊。”
听到这里,张学良止住了前行的步伐,转过身来,目光首首地凝视着杨宇霆的双眼,郑重其事地问道:“杨先生,如果将整顿内部的重任交予您来处理,那么依您之见,应当采取何种举措呢?”
杨宇霆略作沉思,片刻之后方才回答道:“少帅,依在下愚见,此时必须果断施行雷霆手段,毫不留情地铲除那些心怀异志之人,从而确保军令得以高度统一。唯有如此,方能重振奉军雄风,使之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精锐之师!”
就在这时,只见张学良缓缓从怀中掏出一份厚厚的文件,神情严肃地递到了杨宇霆手中,并沉声道:“这是来自军情局以及黑鹰组织的最新机密报告,据可靠情报显示,郭松龄竟然暗中与日本人相互勾结,妄图煽动兵变,图谋不轨!”
杨宇霆翻阅文件,脸色逐渐凝重:“少帅,此事当真?”
张学良点头:“我己布下天罗地网,只等他自投罗网。杨先生,您觉得该如何处置?”
杨宇霆沉思片刻,答道:“郭松龄虽有才,但若背叛奉军,便是死路一条。”
张学良微微一笑:“杨先生果然深明大义。不过,我更需要您的智慧,来帮我整顿奉军,应对未来的变局。”
杨宇霆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张学良的拉拢,也是警告。
杨宇霆深知,若与张学良对抗,自己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民国之东北军》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