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241(1/1)
这份功劳放在您这里,让陛下施恩于天下。”
有功却不居功自傲,将所有功劳归于皇帝,倒是个难得不邀功的好性子。
赵恒眼中幽光一闪,这人虽然不似江御、沈知白那样与他结实于微末,更不像寇准、吕端那样,于他有回护、护持之恩。
但也不失为一个有用之人,将来倒是可以用上一用。
.
王钦若此人是进士三年的甲科进士及第,相较于他漂亮的成绩,更漂亮的是他的为人处世。
至道二年秋,开封下辖十七县发生旱灾,灾情导致粮食减产,赵恒批了开封府属官免除当年部分赋税秋收的提议,于百姓休养生息,这事本来无可厚非。
但这事儿被李昌龄捅到了皇帝面前,说开封府夸大灾情,太子此举意在收买人心。
要知道赵恒当上太子不过半年时间,半年前皇帝才说过‘人心俱属太子’这样的诛心之言,此举在皇帝看来属实太过可疑。
赵炅那根敏感的神经被拨动,派人去查看旱灾情况,势必要查个清楚。
官员们如实上报,当年灾情基本属实,其中却有人暗地偏帮着太子,奏书上报时,加了一句,灾情严重,现减免的部分赋税尚且不够。
此人就是王钦若。
赵恒继位后顺手将他拨入了提拔行列,将他从开封府升到了三司省,管着钱粮相关事宜,算个肥缺。
王钦若上任没有两日就做出了这样利国利民之事。
只是相较于他高超的为人处世之道,和名列前茅的科举排名,王钦若的长相简直算得上是负分项。
他身高矮小,面容并不出色,且颈有附疣,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太宗一直没有重用他的原因。
五月初,朝廷上下、各地衙门清算完毕,赵恒下令,正式免除欠缴田赋,并将因欠缴田赋而被羁押的所有百姓一并释放。
此事前后合计免除陈欠田赋一千万贯,释放的百姓三千余人。
此事办的利国、利民、利君,王钦若算是真正出了名。
百姓感念天恩的同时,难免会将他也提上一句,皇帝念着他为自己着想,有机会也会另行提拔。
只是可惜,官场上对他可没什么好风评。
无他,这事并不是王钦若自己想出来的。
一个刚到三司省几日的人,怎么会如此了解田赋相关事宜?想到这个关节的并不是他王钦若,而是一个女官。
虽然大多数人对女官一职,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但读书人毕竟讲究体面,官场上甚少有人和这些底层女官们过不去。
当然也是顾忌着御史们的弹劾。
所以此事一出,王钦若名声臭了,十分为人不耻,三司省捏着鼻子帮着将这事掩了下去,没有让这件事传至皇帝耳中,但朝中大臣们几乎都知道。
三司省的三司包括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
这里的户部司不是户部却又和户部有所联系,户部司主管着土地、户籍、赋税、钱粮等事务。
又因着需要大量测算工作,户部司常常和户部借人,长此以往慢慢的成了另一个女官聚集的地方。
王钦若上任是因着是新帝亲手提拔,官任判三司理欠凭由司,算是半个空降,三司省中的官员几乎不与其来往。
.
王钦若入宫奏对的那个白天,户部司吴姓女官照常去度支司送东西,正好撞上了前来点卯的王钦若王大人。
上官们的勾心斗角和下官们没有关系,所以吴女官对上王钦若态度十分谦逊。
远远的冲他行了个礼:“王大人。”
王钦若翻了翻她送来的东西,很是感兴趣:“哎,你调这些陈账做什么?户部司准备追欠款?”
吴女官叹了口气:“王大人新来三司不知道,咱们日日与这些税收、欠款打交道。”
“百姓苦啊,陛下也难,这些陈年旧账根本没法儿还,但凡又一丝机会,百姓也还了,能拖上这么多年的,就是真的没有办法了,近年来征战、天灾不断,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每一个欠款的背后都有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近年来征战、天灾不断,大家日子都不算好过。我调这账目就是准备明日上书三司,送呈御览,试试能不能将这陈账给免了。”
“明日?”王钦若沉思起来。
“是的,明日。”吴女官点点头,重复了这个时间。
“小吴,你清算的安州田亩算好了吗?”身后传来户部司同僚的催促,新皇登基,所有账册需得重新清算,近一月大家都忙得脚打后脑勺。
“又那上书的功夫做无用功,不如多理一理账册!”
“就来!”吴女官应声:“下官告辞。”
原地只剩下王钦若一人,明日、明日!
想到皇帝最近的烦心事,王钦若赶紧召集人手,一定要赶在明日之前,将所有陈账算出来,尽快递交天子。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