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2章(1/2)
第72章
九月十日, 晌午,大概是因为前两日刚刚下过场小雨的关系,今日天高云淡, 碧空如洗, 太阳投下的光线都显得有几分柔和,即使如此,但若要顶着阳光远眺, 不多一会儿,照样会被刺得睁不开眼。
然而, 这样的情况对于张掖郡居延边塞的将士们而言实属平常, 甚至, 说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不为过。作为大周西北部的屏障,也是应对外敌的第一道防线,他们自是要时时打起精神。
这一日,居延边塞负责值守的士兵仍旧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时不时的在塞墙上张望远眺, 四处巡视。但是每隔一会儿,就不得不将视线暂时收回,紧闭上眼再张开, 反覆几次, 以缓解眼中的酸涩。
当他再一次睁眼将视线投向北方时,忽见远处的地平线上腾起滚滚浓烟, 他眯着眼细看几秒, 只见那浓烟逐渐放大, 似正向塞墙逼近, 烟尘之下,还有若有若无的哒哒声。
倏地, 他心中一惊,猛然嘶吼出声:“敌袭!注意!有敌袭!”
吼声还在空气中回荡,未传至远处,他又赶忙跑向塞墙上高挂的锣鼓,取下鼓槌,重重地敲响鼓面,以作警示。
鼓声与吼声交织,顿时,整个边塞犹如一锅滚开的沸水,所有人的警惕在这一刻拉至最高点。
人影如潮,乱中有序。
在烟尘袭来前,他们紧急关闭了城门。
也因此,他们有馀力站在塞墙上,看清烟尘掩盖下的模样。
浓烟散去,所有人都错愕不已——城墙之下,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骑兵部队,足有数十万人之众,他们每一个人都身披甲胄丶手持利刃,反射出的凛凛寒光,透着一种无言的威赫。
骑在马上的人,明明位于下方,然而望着城墙上他们的眼神却如觑蝼蚁。
那是匈奴铁骑独有的凶悍和杀伐,也是他们无边的自信。
身处这一幕,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冒出一个想法——这一次,只怕匈奴是下定决心要攻入大周了。
如此声势震天的场面并非居延边塞独有,距离灵州不到三公里的毛卜剌堡亦遭遇了相似的情景。
匈奴的左右贤王最终还是选择分兵而行,对于右贤王乌鞮而言,无可无不可,已知燕景云不在,他对于自己的兵力有绝对的自信。
而对与左贤王伊屠藉而言,他需要考虑得更多一些,同样是攻入西北,从居延进攻,太过深入右贤王部,他还要提防乌鞮。因而,他选择相对比较靠近王庭和左贤王部的灵州作为切入点。
这次两人各领兵近十万,几乎把部族中所有的兵力都带来了,不仅昭示了他们要拿下西北的决心,也表露了他们对单于之位的势在必得。
……
彼时,卫蓁正在凉州城郊外进行羊毛加工的作坊里。
作坊是新建的,选址在乌河下游,离其他几个作坊远了一些,但路是规整过的,并不妨碍通行。
这段日子以来,卫蓁的大半时间都花在这里,羊毛的处理不算难,但是极为繁琐。
直接从羊身上剪下的羊毛是带着一层油脂的,得先将羊毛过上好几遍水,把上面的油脂清洗干净才行。也多亏她有个胰子作坊,在这个步骤上能节省一些成本。
然后等羊毛自然风干后,还要用特制的针梳梳理整理,其后,还有拉伸丶加拈等等流程。
忙碌了好些天,直到前两日才初见成效,第一批羊毛终于完成了华丽转变,成为了毛线。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皇帝殡天的消息传到了她这里。
卫蓁当时就楞住了,一时间有许多念头从脑海中闪过……
一方面想着,从皇帝的第一道圣旨下达,满打满算不过二十来天,怎么就突然……
另一方面又想,老皇帝果然是察觉到自己挺不了几天了,才急着解决掉燕景云。如今,皇帝去的突然,不知太子会有何举动,燕景云又能否能安然回来了?
还有,皇帝都没了,原书中的后续情节应该也不会发生了吧。
她心念流转间,也没忘了应尽的礼节——这几日早上,一直都会去庙里给老皇帝上柱香。
说来,燕景云离开之后,卫蓁就去庙里祈过福,当然,不是如圣旨中说的,为了皇帝祈福,而是给燕景云和与他同行的六千将士。
只是兜兜转转,没想到还是要为皇帝走这一遭。
-
日落时分,卫蓁回到侯府,有人及时来禀,说今日没有大人上门。
前段时间,经常有受过燕家恩惠的官员遣人上门拜访,无非就是宽慰丶担忧的那些话,她接见过的几位大人大多逃不出这个调调。
偶尔有脑洞奇大的,看出来皇帝要对燕家下手了,还劝她,不行就举家逃往西域,保住燕景行这跟独苗……
且不说燕景云消息未定,燕景行是不是独苗还很难说,就算真的要跑,她好歹也算是皇室中人,这话与她商讨,真的合适吗?
不过,这种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用种田帮反派稳定边关》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