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四章 战败因果(1/2)
好书推荐:
诏狱之中,刘恒坐在椅子上,默默的听着。
杨镐陈述了数十条原因,从兵员,武器装备,到士卒训练,再到天时地利,朝中后勤供给,各路领兵统帅的性格,领兵方式,还有朝局的变化等等,都做了十分详细的阐述。 而听完这些,刘恒最终也不禁将这些内容,化做一道沉重的叹息。 仗打到这个份上,和杨镐这个统帅已经没多大关系了! 这场战争的失败,败自庙堂,败自朝廷的衮衮诸公,更败自当时的万历皇帝。 做皇帝能做到这个份上,也是让刘恒大开眼界了! 为了一己之私利,二十多年不上朝,完全荒废了国事和军政。 最终酿成了这最后的恶果。 朝中的文臣接济不上也就算了,短期还看不出什么危害。 可就连军中的英武之才也被死死的限制在基层之中,长久得不到提拔,蹉跎了岁月。 武将人才彻底断档,国库又长时间入不敷出,军队军事水平直线下降。 以致于,萨尔浒之战,将杨镐这位在家赋闲近乎十年的文臣拉出去领兵指挥。 而当时朝中,想要再找出第二位领兵之人,居然都找不到。 四路领兵将领,也全都年过花甲。 反观辽东建奴一方,除了努尔哈赤这一位年过六十的统帅,其他将领全是三十至四十岁,正值一个武将的当打之年。 而朝中官吏贪污横行,送到前线的军粮全都打了折扣,武器甲胄滥竽充数者也十分常见,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在前方的将士缺衣少食,缺乏训练,所谓的士气更无从谈起了。 而这场仗即便是到了这个地步,仍是有那么一些打赢的几率。 因为建奴相比起大明,一样缺衣少食。 如果非要说不同,就是他们将领和士卒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被迫做到了同甘共苦。此外,便是此战,对于建奴一方来说,若败,便是面临绝境。 穷寇亡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士气自是比起大明军队,强盛的多。 可这么一点赢得几率,在内阁的一味催战之下,最终也被彻底葬送。 国库捉襟见肘,而当时的万历皇帝,又死死守着内帑,最终酿成了最后的惨败。 而经此一战,建奴彻底在辽东站稳了脚跟,已然成了气候。 之后要想彻底剿灭,非得花费数十倍的力气不可。 但当时的明廷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始终想的是,毕其功于一役。 以为调动精锐军队,便可以将其剿灭。 结果却是一败再败,朝廷为数不多的精锐劲旅在一次次惨败之下,消磨殆尽。 朝廷却又无余力训练出一支真正的虎贲之师,所以,越发显得被动。 想到此处,刘恒不禁在心中,将建奴的威胁程度再度上调。 略微思索,刘恒开口道:“卿以为黄台吉此人如何?” “陛下缘何问起此人?”杨镐脸上不由露出一抹惊讶之色。 “努尔哈赤去年已死,此人,现如今,乃是辽东建奴汗王。”刘恒眼中浮现出一抹凝重之色。 “果然是他。”听到这样的消息,杨镐并未觉得有多么意外,反而觉得理所当然一般。 “嗯?”刘恒脸上惊讶更甚。 杨镐见状,当即开口道:“抚顺一战,臣查询档案,问询过相关人等,得知,此战,便是黄台吉通盘谋划。萨尔浒之战,也是关键时刻,黄台吉率兵增援吉林崖,挡住了杜松,以致于我军功败垂成……” “辽东女真,起于草莽山林,以军功为最,其所立下的军功,已有足够角逐汗王之位的资格。” “臣未进诏狱之前,又搜寻过此人生平,此人在老奴诸子之中,可谓别树一帜。老奴诸子皆首重军功,然却目不识丁,惟有黄台吉,此人幼年之时,便可书写汉蒙女真三族文字,且与老奴麾下诸将领,关系甚笃……” “故臣以为,若老奴离世,老奴诸子之中,惟黄台吉有最大可能即位。” 刘恒脸色不禁再度变了变,按照他所查阅到的相关档案以及了解到的信息,沈阳之战,黄台吉作为主力,攻下了沈阳,浑河之战,黄台吉率领少量兵马挡住了白杆兵,致使明军无法过河全部展开,辽阳之战,也是黄台吉在关键时刻,一举扭转了局势。 可以说,在每一次和明军作战中,黄台吉都充当了关键角色。 这些都还不要紧,最令刘恒忌惮的是,黄台吉此人不仅在战场上的洞察能力出众,而是他的政治才能,似乎也不遑多让。 在老奴死后,能迅速开始启用汉人,重用汉人中的读书人,足见此人所图不小。 刘恒目光闪烁,良久,不禁哑然失笑。 如此,不是才更加有趣么? 回过神来,刘恒忽的意识到杨镐刚才的话语,不禁道:“缘何奴酋增援吉林崖如此果断?” “东路和北路大军暂且不提,南路大军李如柏部已经迫近清河,难道奴酋不需留人防御?如果南路大军李如柏能缠住万余建奴所部,则西路大军杜松所部有极大可能拿下吉林崖,随后兵逼界凡,则此战胜负犹未可知。”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末汉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