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二章 讲道理(1/2)
好书推荐:
不是别的,实在是徐光启是个全才。
要是换一般人,引经据典还有效果,实在不行,乱扯一通,也能将对方绕晕。 但这招对徐光启根本不奏效。 因为人家对四书五经熟的透透的,敢对他这么玩,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而且从官位上来说,徐光启是礼部右侍郎,完全不怕现在出列的任何一人。 甚至,出列的人还得考虑考虑怎么和徐光启说话怎么婉转些。 礼部,管的就是科举。 现在和徐光启闹僵,真不怕科举的时候给自家的子侄穿个小鞋? 说白了,人家能弄死你合理合规的办法有九种,足足九种。 刘恒也没想到徐光启这么猛,直接压制的整座朝堂都没有反对声音。 良久,还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曹思诚道:“陛下,就算如此,也该简拔英才而用之,何以良莠不齐之辈,皆令其入朝?” 听到这句话,刘恒果断飙起了演技,眼中隐隐有泪光闪烁,道:“诸卿不明朕之内志,朕心痛矣。” 黄立极见状,当即率领群臣叩首拜道:“臣等驽钝,不明陛下心意,死罪死罪。” “诸位卿家,都起来罢。”刘恒挥了挥手,随后来到曹思诚面前,轻声道:“卿岂不闻故宋张元故事?” 声音虽然不大,但太和殿内每个大臣都听的清清楚楚。 顿时群臣皆是心头一震。 北宋时期,张元就是因为屡次殿试不第,一怒之下跑到了西夏,为西夏效力。 随后好水川大败宋军,宋军单单阵亡就有一万多人,随后张元更是题诗嘲讽宋朝庙堂上下无能。 也就此事之后,宋朝殿试未曾再黜落一人。 刘恒此刻旧事重提,道:“朕闻辽东建虏所部,如今有一人,名曰范文臣,本我大明秀才,只因为屡试不第,这才投奔了建虏。” “彼辈虽是狼心狗行之徒,然朕当自省矣。” “朕若能体谅士子之心,焉能让他去辅佐建虏?” “是故,朕开此次恩科,欲揽天下贤才入朝廷驱用,使天下士子不必因此寒心去投奔外族……” “朕初御极,念天下士子寒窗苦读数十年不易,才有此念。” “卿等若不明朕之心意,此次恩科,就作罢吧!” 当刘恒最后一句话出口之后,一些人明显就慌了。 我靠,本来一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怎么能因为区区几个人的反对就此作罢呢? 这其中,最急的就是礼部尚书温体仁。 礼部在六部之中地位崇高,尤显特殊,除了负责国家各种祭典重大活动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科举。 每三年一度的科举,就是在礼部的安排下主持,礼部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受益。 若此次恩科不成,温体仁都不用想,自己这礼部尚书算是干到头了! 一个皇帝把肉都搁到碗里都不吃的礼部尚书,以后别想指使的动任何一个人。 这么大一块肥肉你作为礼部的老大都不知道争取,谁还乐意给你干活? 而且,温体仁还感受到了一些威胁。 徐光启方才怒喷这些反对的人,可以说刷满了存在感。相比之下,自己这个礼部尚书倒是有些相形见绌。 这恩科推行不成,温体仁觉着,以后在礼部,徐光启都能把自己给架空了。 虽然他知道徐光启是个闷头做事的人,不大愿意这么搞,但肯定禁不住下面人这么玩啊! 温体仁还想着入阁呢,可不愿意这么早就被退休。 只是,未等温体仁出列,崔呈秀就出列拜道:“陛下所言极是,科举,本就应该纳天下之才,为朝廷所用。” “且一个人是否身怀才具,不应当只以考试论断,于州县多番历练,说不得顽石也可成璞玉。” “是故,科举应当凡有成璞玉之资皆纳之。” 刘恒见状,眼睛也是微微一亮,这崔呈秀,动作还很快嘛! 只是,刘恒看了看还杵在那里一动不动的黄立极,心中不禁摇了摇头。 作为大明首辅,这幅姿态,实在是不怎么样嘛! 温体仁见状,知道自己不能再落后了,当即出列道:“臣以为,八股取士历经二百余年,虽已成熟,然选拔之士子多僵硬不化,不知变通,于地方政事处置,多有疏失。” “陛下恩科改制,实为我大明一大创举,今后选拔士子当与以往相比,有所不同,于地方上更注重实事,此事,三五年便见成效。” “且夫恩科嘉恩天下士子,乃陛下德厚也。” “臣等不宜妄议之。” 显然,温体仁不仅自己在说话,而且他还打算彻底堵住那些人反对的嘴。 “卿等,皆是这么想么?”刘恒扫视了所有人一眼。 黄立极知道,自己不能再和稀泥了,身为大明首辅,这个时候再不表态,等着被人骂祖宗吧。 “圣明无过陛下,臣等皆以为然。”黄立极一开口,不少人也立即开口。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 一声声恭维之声将刘恒淹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末汉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