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在我手里(1/4)
在我手里
永乐十三年上元节休沐后朱棣下旨命应天府内各衙门的三品及以上官员定期到顺天府轮值,朱棣每天在行宫的前殿上朝。
三月二十四日早膳后不久道衍赶在早朝前来了行宫,朱棣带着马去快步去了前殿。
四月初一浅语要动身回应天府,离家快四个月了她放心不下婆婆和四个孩子。浅语和陈宗宝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今年已经四岁了,前年三月初三浅语又生了个大胖小子。小西在西暖阁的大炕上整理自己的宝贝,她想挑选几件让浅语带回去送给孩子们。宝贝太多,小西挑花了眼,干脆都摊在大炕上等着朱棣回来了请他帮忙。闲来无事,小西叮嘱了在正殿里当值的小太监后就高兴地跑去东边院子的正殿里看《永乐大典》。这里也布置成了图书馆的模样,存放的《永乐大典》是朱棣准备放在陵寝里的那套。
将要午正时小西才回来,径直去了西暖阁。朱棣正坐在御书案后面查看地图,见小西回来了转头笑了笑继续专心查看。小西爬上大炕安静地摆弄她的宝贝。过了会儿朱棣走过来坐在炕沿上饶有兴趣地瞧着小西。
小西把挑选出来的四样礼物摆在朱棣近前笑着问,“这些送给浅语姐姐的孩子们,行吗?”
朱棣看了看笑着回答,“找块徽墨给老大吧!”
小西笑着得寸进尺地问,“再送只湖笔呗?”
朱棣轻柔地弹了下小西的脑门,小西笑着狠狠地亲了下朱棣的脸颊柔声说,“你真好!”
朱棣拿起两对赤金手镯在手上掂了掂,轻声念叨着,“四岁的小娃娃戴着太沈了吧?”
“这是银作局按照我要的样子订制的,比银楼卖的强太多啦!再说花银子买的就没意思了。”
“留着过几年再送也不迟,”朱棣放下手镯,看了看摊在大炕上的宝贝们,轻声问,“朕记得去年冬月的时候应天府送来了一盒绒花,”
小西爬到炕里面很快就拿来一个大红锦缎的长方盒子,打开来递到朱棣眼前,“去年腊月初九义捐的时候拿出来五对颜色鲜亮的做了拍品,大年初一我戴了只蓝色渐变的。现在还剩下五只都在这了。”
盒子里有一对嫩粉色的,一对杏黄色的和一只蓝色渐变的,朱棣拿起蓝色渐变的那只绒花仔细地插在小西发间宠溺地夸赞,“好看!”
小西小心地摸了摸那只绒花笑容灿烂地看向朱棣。
“剩下的四只送给那两个女娃娃吧!”
“好!”小西把锦盒放在了炕桌上。拿起金蛇项坠不自信地问,“这个是不是也选得不好?”
朱棣笑容灿烂地把小西揽入怀中柔声回答,“这个选得好!”
小西的脸上也有了笑容,高兴地解释,“小满三岁的时候我送过一个金麒麟,小久属蛇,我就请银作局做了个金蛇的吊坠。”浅语和陈宗宝的小儿子小名叫小久。
朱棣笑着提醒,“你没想着给浅语的婆母送件礼物?”
“我怕有人会过度解读所以打算给浅语银票,请她代买些东西送给老人家。”
“甚好!”
“谢皇上夸奖!”
“四月初一朕要在庆寿寺为两次北征殉难的将士们做一场法事,道衍指定你做账目。”
“午后我就去寺里吧?法事的账目不难,一个下午就能做好。我在寺里做完晚课再回来,行吗?”
“去吧!”
法事的账目只有八十多条,晚饭前小西就做好了账目交给了道衍。吃完晚饭离着晚课还有一炷香的时间,小西去观音殿祷告。殿里很安静,两名小和尚正在给供桌上的莲花灯添灯油。小西快步走过去轻声问,“小师傅,能让我来吗?”
小西之前在庆寿寺住了小半年,寺里的人都认识她。两名小和尚放下手里的小铜勺一起朝着小西双手合十恭敬行礼,“阿弥陀佛!姑姑请!”
小西也双手合十恭敬还礼,“谢谢!”
小西高兴地接过一只铜勺小心翼翼地舀了小半勺灯油一点点地倒进了近前的一盏莲花灯里。小和尚们也拿着铜勺各自忙起来。片刻功夫三个人就把第一排的莲花灯都添满了灯油。殿里起了微风,灯火随之轻轻摇曳,小西左手护着灯芯,右手举着铜勺缓缓地添灯油。‘啪’的一声灯芯炸开,滚烫的灯芯碎屑崩到铜勺里,冰凉的灯油被瞬间烫熟,滚烫的油花‘砰砰砰’地飞溅出来恰巧滴落在小西的左手心里,立时有了灼烧感。
“哎呦!”小西疼得连忙收回手查看。左手掌心里有一大片红肿,红肿上起了密密麻麻的燎泡看着有些骇人,小西忍着泪轻吹手心。
两名小和尚连忙跑过来查看,见到小西的伤势不敢耽搁,陪着她一起快步跑回道衍的禅房。燎泡里充盈了鲜血火辣辣地疼,小西使劲咬着下唇才没哭出声,额头上有了冷汗。道衍见到小西的伤势也吃了一惊,连忙找出朱棣给他的止血药粉,狠狠地倒了一层,担心地建议,“小西,我这里只有这个,可能也不对症。你快些回行宫,请皇上诏太医给你瞧瞧吧!”
“是,少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小西策》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