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章 兴弟(1/2)
好书推荐:
郡公府外,马车缓缓停下。
“娘,这是哪?” “又不记得了?这可是你外祖家。” 身着锦衣的稚童一双细狭眼眸中透着灵动,白嫩小手上戴有一对玉环。 妇人下了车,牵着稚童入了府。 “兴弟?!” 萧氏正在院落中晒着太阳,看见院门处刘兴弟略显憔悴的面庞,心不由一酸。 “湛儿也来了,来,到外曾祖母这来。” 刘兴弟松开了徐湛之的手,后者直接小跑到萧氏身前,扑了过去。 “唉,湛儿长大了,曾祖母都快抱不动你了。” 仆从将拐杖接过后,低身站在一旁,神经紧绷着,深怕萧氏要抱不住徐湛之。 “祖母近来可好。”刘兴弟笑问道。 “好,你要是能多带湛儿和淳儿来看我,便更好了。” 要说刘义符这些孙子孙女,即使平日里不来北院看她,也常常相见。 东海徐氏,以前也算是望族。 刘兴弟嫁给了徐逵之,自然是要住在徐府。 由此一来,祖孙两人见面的机会便少了。 刘裕的结发发妻乃是臧氏,刘兴弟乃是臧氏所生,是两人唯一的子嗣,同样也是唯一的嫡子,嫡长女。 臧氏虽然没能为刘裕广开枝叶,但两人是在微末之中结下姻缘,用俗话来讲,那就是糟糠之妻不可忘。 相比于后来的张氏、孙氏、等一众妾室,都是在刘裕崭露头角之后才纳娶的。 当年的刘裕在京口,穷困潦倒,还好赌,周围人大都看不起他,而臧氏却义无反顾的嫁于他。 如此发妻,此生何求? 也正是刘兴弟出生后,刘裕幡然醒悟,知晓自己不能再堕落下去,遂离家去投了军。 刘兴弟出生那年,正好是淝水之战前,那时的京口由谢玄坐镇,谢玄挑选精壮之士组成北府军,刘裕正好被征召入内。 从此,他的路,才终于开始。 修齐治平。 刘裕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倒是做到了。 要是以成家立业为典范,刘裕便是当今天下的榜首。 等到夫妻重会时,二人年纪都已经不小了,要是臧氏年轻十岁,尚能生育一子,世子之位是绝对轮不到刘义符的。 这不单是偏不偏爱的问题,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不可取,且长与幼指的是嫡子。 在张氏未被册封为郡公夫人前,刘义符虽是世子,但也改变不了他是庶子的事实。 刘裕掌权后,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 一时间从前不肯雪中送炭的“亲戚”们都拼了老命地来锦上添花了。 阿谀奉承和送礼的数不胜数,而臧爱亲并不为这些所动,即使刘裕成了权臣,她也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那些想要成为“外戚”全都踏了空。 三人坐在院中,萧氏握着刘兴弟的手,宽慰道:“过去了便过去了,你也宽心些,前些日子,他还说了,要替你再寻一门夫婿。” 刘兴弟之夫,徐逵之为鲁轨所败,战死后,惹得刘裕想要亲自披甲登岸,此后,才有了谢晦以死劝谏一事。 战后,刘裕令心腹卫士督护丁旿为徐逵之收尸。 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本来就不擅言辞的丁旿,面对一身缟素的主公之女,对徐逵之身首异处之事难以启齿。 当时,刘兴弟问一句,他才勉强答一句,刘兴弟掩面叹息:“丁督护啊!”多少伤心苦痛,尽在不言中。 不久之后,一曲著名的哀歌开始在建康、京口一带传唱,它以刘兴弟那一刻的哀叹而得名——《丁督护歌》。 如今,刘兴弟仍然是一身素衣襦裙,身上能够入眼的首饰,也就只有脖颈间的玉佩。 而其子徐湛之的一身则是截然不同,父女二人节俭,是因为从小到大皆是如此,可徐逵之战死,对待外孙,刘裕毫不吝啬。 “祖母千万别这么说,孙儿都这到了这般年纪,湛儿也都懂事了,再嫁……”刘兴弟说着,略显苍白的脸色满是忧愁。 “年岁大些又怎了,你若是想,弱冠年纪的郎君也娶你…………” 萧氏对于刘兴弟三十出头便不再想婚嫁感到急切。 刘兴弟如今三十有二,若是不愿再嫁,往后数十年便都要守着寡。 刘兴弟虽不算十分貌美,但也算中上乘。 当然,要是比起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贵妇人,就不免有些失色。 在这个时候,改嫁是常事,士族寒门与平民百姓,都不会对改嫁或再娶抱有多少偏见。 “孙儿忘不了逵之,祖母还是放过孙儿吧,况且,徐家人待孙儿不薄,孙儿不愿再嫁。”刘兴弟本想找借口一带而过,可萧氏盼着她再嫁,只能吐露心声。 徐湛之靠在萧氏的怀中,他见娘亲的眼眶又红肿起来,便来到刘兴弟身旁,轻轻的拥着她。 “唉,既然你心意已决,那我也不再劝了。” 萧氏一笔带过,与刘兴弟聊起了家常。 不一会,刘兴弟便提起了刘义符,询问道:“对了,车兵可还在府中?我听人说起,他如今在城中被人唤做小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家父刘寄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