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0章 王爷有顽疾(1/2)
又过了一段时间,临近年末,正式农歇,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了。
杨宇一家跟几户村民结伴去临安县城置办年货,去的时候,他听了一路八卦。
王大娘说道:“你们听说了么?那许小娘,年后便要嫁人了!”
杨宇一楞,关心道:“嫁给谁?难道还是那个糟老头子陶太守?”
“怎么可能呢?上次被许小娘那么一闹,尽管许家拼命隐瞒,可到底还是传到陶太守的耳朵里去了。陶太守可不要这样的夫人,便提出退亲。许家人哪里肯?好说歹说,执意要把女儿嫁过去,陶太守却只说许小娘想要进门也可,只能是做妾,许家这才作罢。”
杨宇松了口气,笑道:“不嫁也好!那样的糟老头,嫁过去也是活遭罪。”
另一位妇人也说道:“听闻,馀杭郡那一脉的许家,要把他家小姐嫁过去了呢。如此以来,那个许家里不仅出了位大官,还出了个太守夫人,当真是风光无限,把桃花村这一脉狠狠地比下去了。昨日我还见到了许大娘,那脸色……啧啧,阴沈得骇人呢。”
杨宇又问道:“那许小娘嫁给谁了?”
王大娘说道:“说是相看了一户馀杭郡的商户人家呢。”
杨宇笑笑,没再说话了。只要不是陶太守,凭许小娘的本事,婚后也不会过得太差。
临近年节,县城内十分热闹,张灯结彩,人头攒动,附近的人都过来采买年货。因为过节,官府的管理都宽松了许多,宵禁时间放宽,还有些货郎直接挑着担子进入坊中叫卖。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象征着上一年所有苦难的结束,也满载着国人对来年的美好期盼。这也是杨宇在这边安家落户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因此格外重视。
唐朝还没有春节一说,正月初一被称作元旦丶元日或元正,且唐代也有春假,既除夕的前三天,以及正月初一丶初二和初三。正月初七的人日,皇帝要登高设宴群臣,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则要赏灯丶猜谜丶吃元宵。
三人挤在人群里,李瑁护着杨宇,高宝儿紧跟在一旁,掰着指头数要买的东西。
“新衣鞋袜各两套,米面油各十斤,胡麻丶胡椒丶蔗浆丶盐巴丶蜂蜜丶酱与醋各两斤,乳酪丶杏酪各一坛,杏酪备着吃粥……猪和羊从黄屠户处买即可,黄村长家的年猪也要杀了,也说要送我们些肉,家里还有十八郎猎来的野鸡丶野鸭丶野兔并鲫鱼各一对。”
杨宇大声道:“再买点零嘴点心,咱们守岁的时候吃,也能用来招待来串门的客人。”
李瑁说道:“笔墨纸砚,特别是红纸多买些,写春联用。酒一定要买屠苏与椒柏。”
路过卖胭脂水粉的摊子,高宝儿停下脚步,买了一盒装在蚌壳中的,名为面脂的护肤膏,涂在皮肤上可以防止皴裂,据商贩说还添加了珍珠粉,具有美白功效。
李瑁小声道:“以前在宫里,临近腊月,父亲会赐给群臣妃嫔口脂与蜡脂,乃宫廷秘方,并用象牙丶金银或玉器来盛放。这民间自制的,也不晓得功效如何?”
杨宇肉疼道:“这么小一盒,卖得这么贵?宝儿,男子汉粗糙一点也没关系!”
高宝儿眼神覆杂地看了杨宇一眼,笑道:“阿郎说这样的话,当真是气煞旁人。我若是有你这样的容貌,倒也不必花这份钱了。”
杨宇擡手摸摸自己那柔嫩的脸蛋,本就光洁白皙的肌肤,自从来到南方,被这里湿润的水土滋养着,越发显得水嫩润泽起来。杨宇吐吐舌头,不再说话了。
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三人匆匆买完东西,又去食肆那边看了一眼。食肆门前人山人海,将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来买糕饼的,黄小郎与黄五郎在里面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
杨宇挤进去,冲着那二人作揖,喜笑颜开道。
“二位,过年好?我先给你们拜个早年。”
黄小郎擦擦手,笑着走了过来,一把扯住杨宇,说道。
“正说要寻你去呢,你便自己来了!走,我给你拿去年的分红。”
黄小郎捧来一只沈甸甸的钱袋子,杨宇掂了掂,乐得见牙不见眼的。
“这么多?正好过个肥年!”
黄小郎笑道:“那肉夹馍丶月饼已赚了不少。重阳节并元旦的甄糕,也卖得十分红火。我已同五郎盘算过了,这间食肆的本金已赚回来了!”
“真是恭喜。”杨宇笑道:“过了年,我还有一样好东西,到时候再跟你说。”
“当真?那可说好了,过了年定要来找我……”
食肆事情多,两人匆匆寒暄两句,杨宇便揣着钱袋子告辞离开了。
进入村子,许多小童正结伴在路边玩耍,见到杨宇他们,叽叽喳喳地问好。杨宇心中欢喜,大方地给他们每人挖了一坨胶牙饧,小朋友们更加开心了,恨不能把杨宇夸成仙人。
回到家中,三人配合一起将年货收拾妥当。晚上,杨宇躺在床上浑身酸痛,不住地哼哼。
李瑁脱下外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贵妃种田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