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3章(2/3)
不过即使如此,叶西还是亲自去盯着,花了近十天的时间,终于将所有的番薯秧苗都移栽到了园中,如今已经是八月份,这些番薯很可能过不了冬,到时候只能想办法弄去温室。
至于那些番薯,叶西则一个也没动,这是要献给朝廷的。
历时一年多,亲自培育外加海外交易,这些番薯的数量总算不那么可怜了,送到京都,至少足够分到能决定它们命运的那波人手里,这就足够了。
只是它们还需要一点契机,一点可以让世人的眼光落到它们身上的契机。
叶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打探外面的消息上。
与此同时,宣明帝的寝宫,紫恒殿。
殿中灯火通明,安静得能听到衣物的摩挲和折子被翻动的声音。
侍候在殿中的侍从将冰盆又换了一盆,高座上的帝王依旧在翻阅着奏折,威严的眉宇间透着隐隐的忧虑。
侍从小心伺候着,连脚步声都不敢发出。
宣明帝锁起的眉头却没有放平,泱泱大国,土地广阔,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地方,因为天降之灾而闹饥荒,或是洪涝丶或是干旱丶或是地动……
虽然尚未出现大灾,然而身为一国之君,看到这些心情总不会好到哪里去。
第二日上朝的时候,朝上议论的也是奏折上的话题,山北三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虽未闹出什么人命,百姓如今的日子也是不好过,朝廷必须要开仓放粮。
而后免不了要说一说该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山北地处北部内陆,气候本就干燥,地旱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即使北楚如今的粮食作物改良不少,每过那么两三年,山北几个州的饥荒还是要闹一闹,再这样下去,人口只会流失得更多。
但说归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却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办到的。
就在满朝文武都一筹莫展时,一则消息从封州城雪花般传入了京都。
前往南域归来的船只中,有人带回来了一种新的作物。
据说产量大,口感佳,适应力极强,蔓叶根茎皆可被食用,被称作是地瓜。
宣明帝闻知,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去查问,看这种作物的存在是不是真的。
十日后,使者归来,风尘仆仆,却顾不得整理仪容,进宫求见皇上,亲手从匣中捧出一臂粗之物,“启禀陛下,传闻……是真的。”
宣明帝拿起那名为地瓜的食物仔细观看,如藕节一般的根茎外皮泛红,光滑如萝菔,看上去并无特殊之处。
等询问过具体产量,饶是一朝天子,也忍不住吃了一惊,失态地又问了一句:“此话当真?”
使者深深低头,并未回答皇上的这个问题,也深知皇上并不需要他的回答。
静默之后,他将一封书信奉上:“这是傅王托臣奏与皇上的书信,说是待皇上一看便知。”
此去封州,他听到了很多有关傅王的消息,更多的,是对方身边那位小神童的,望远镜丶指南针丶船造技术,以及新作物地瓜。
这地瓜,原来是对方早在一年前就发现了的!
只不过当时并不知晓这种作物的好处,只当是一种珍稀的物种,因而随手种在了院中,并托当地出海的船队留意,直到今年,作物成熟,远行的船只归来……
使者惊叹于自己探听到的消息的时候,宣明帝也将胞弟留给自己的书信看完了。
当即便是畅怀大笑,“好,好,好!来人!传朕口谕,着人去封州,把傅王和朕的工部员外郎带回来!”
“另外给朕备马,季观察使来京进献的车队,朕亲自去迎!”
让季彦将地瓜护送进京是叶西等人慎重思考后决定的。
一来叶西和宋峤不得召见,贸然进京必然会被有心人弹劾。
而季彦本就是皇上派来巡视各地的观察使,任务完成后归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再加之发现地瓜也有对方的功劳,也称得上是名正言顺。
二来他们不等皇帝的命令再下过来再走,也是因为这一来一回耗费时间,而地瓜的储存期有限,自然是越快送到皇帝手里越好。
事从紧急,又有宋峤保证,叶西还是愿意相信,作为一国之君的宣明帝是不会在意这点小冒犯的。
临行前,叶西紧急培训了季彦身边的亲信,将地瓜的种种特性和培育种植方法一一告知,又叫宋峤帮忙写了说明折书,等季彦带人带折子盛装出发后,才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事,就不是他能插手的了。
一个月后,叶西再次接到了来自京都的圣旨,去往京都已经势在必行。
叶西早有预料,从季彦进京后就开始做准备,此时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橡胶园的事有大哥帮忙盯着,夏木匠几人经历这么多事之后,也能够独当一面了,叶西没什么不放心的。
景州的橡胶园则暂时先空着,日后等培育了新的树苗再往那边挪。
提起橡胶园,自然要说一说橡胶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从末世穿到古代之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